才转身要走,忽然看见蹲在院墙头上的几只母鸡,油亮的红毛,显然是家鸡和野鸡杂交的种,她就停下了脚步。</p>
“你们这鸡喂得倒好。有三十多只?”她问。</p>
“嗳。三十多只。就快没有了。外公拿来的盐,送给奶奶一些,过年腌猪肉用了些,现在没了。我们没钱买盐,娘要用鸡换盐吃;我没衣裳穿,也要用鸡换;冬天没棉花做被子,也要用鸡换;家里的桌子都站不稳了,床也坏了,没钱找木匠做……奶奶,你走了??奶奶,你家腊肉还有多少?奶奶,二叔什么时候有空——”</p>
最后一句话是冲着黄大娘的背影喊出来的,因为她早在杜鹃说没钱买盐的时候,就已经掉过头走了。</p>
杜鹃赶着她追问,那意思腊肉要是多,她还想借点腊肉;二叔要是有空,最好能帮忙打张桌子和床什么的。</p>
可是,黄大娘就跟一阵风似的刮远了。</p>
能不走吗?</p>
她是来找大儿子,看看他可有空去帮忙翻地的,不是来听孙女诉苦的。</p>
这个小孙女,真真是磨人精!</p>
自打她生出来,从洗三开始,黄家就没消停过。</p>
杜鹃撇撇嘴,心想你跑什么呀,我又不会吃了你。</p>
一边嘀咕,一边转头对墙头的鸡数落道:“没事蹲那老高的地方干什么?叫人看见了丢了小命,看你还乐个什么劲!”</p>
黄雀儿端着一碗用菜叶拌的碎玉米屑,一边“啯啯”地唤小鸡,一边用敬佩的眼光看妹妹,不知她怎有勇气面对奶奶说那许多话。</p>
杜鹃立即欣喜跑过去,要亲自喂。</p>
这是最近才孵的一窝小秋鸡,可不常得,才十五只。喂得好的话,过年就能杀小鸡吃了。两三斤的小鸡,味道最是好。所以,她和黄雀儿十分精心地照看。</p>
下午的时候,黄老实和冯氏回来,老远就喊“杜鹃”。</p>
杜鹃急忙飞奔过去,笑出一嘴细米牙,两眼弯弯的,“爹,可弄了好东西了?”</p>
“有,有好东西。你瞧。”</p>
黄老实歇下背上的竹篓子,示意冯氏拿给杜鹃看。</p>
冯氏脸上也带着笑,从篓子角落里掏出自己扎头的头巾,包了一大包,鼓囔囔的。打开,全是红艳艳的山楂,足有两斤多。</p>
“这是我找着的。两大棵树,红的全摘了。还有没红的,就没摘。等下回去再摘。我记得那地方。”黄老实笑眯眯地表功。</p>
杜鹃乐坏了,现在她长大了,可以吃这个了。</p>
于是黄雀儿打水给爹娘洗脸,又倒茶,又拿出煮的茶叶蛋——杜鹃又怂恿冯氏煮了一回,说不吃容易让人惦记——把爹娘伺候好了,姐俩才一样一样地收拾那些山货。</p>
两口子坐在屋檐下,喝茶歇气,一边吃茶叶蛋,一边看着两闺女,都笑。</p>
也不知怎么了,他们还跟以前一样干活,可总觉得日子不一样了,进了这院子就觉得特别有劲头。</p>
想了一想,觉得是闺女长大了。</p>
现在回家,院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切都生机勃勃;有人打热水洗脸,有人倒茶拿吃的;递上干净的手巾擦汗,那手巾还一样是旧布,却永远洗得干干净净,透着阳光的气息。</p>
冯氏还有一样舒心的:婆婆来过几次,从没讨着好。</p>
疑惑地看看两闺女,还是那么小啊!</p>
反正,日子顺心就好了。</p>
如此忙了半个多月,这日,黄家和林家的大人都没下地,也没上山,趁着大太阳在院里掰玉米、晒谷子等。</p>
黄雀儿和杜鹃也帮忙做些杂事。</p>
两家人一边干活,一边隔着院墙高声说话应答。</p>
这时候,秋生和夏生便嚷嚷着找虾爬子、篓子,要去打猪草,顺便网鱼虾。</p>
小林春飞奔进黄家院子,喊道:“杜鹃,跟我们去河边玩。你娘今天不是在家么?”</p>
杜鹃心动了,就看向冯氏。</p>
冯氏沉脸道:“不许去!掉河里怎办?”</p>
林春道:“我带妹妹去。我大哥二哥也去。”</p>
冯氏笑道:“你自己还要人照看呢,你还照看妹妹。那河边有什么好玩的?杜鹃是女娃儿,哪能跟你似的,弄一身泥。”说着看向他脚下。</p>
小娃儿今儿连鞋都没穿,打赤脚走路。</p>
村里娃儿,大多时候,只要不冷、不上山,都是打赤脚的。</p>
杜鹃忙道:“娘,我跟姐姐一块去,跟着秋生哥哥他们。我们不玩水,就挑野菜。我都没出去玩过。我想去河边玩。”</p>
冯氏还在犹豫,黄老实忙道:“叫她去吧。”</p>
隔壁院里,大头媳妇高声道:“弟妹,叫杜鹃和雀儿去吧。有我家秋生照应,不会有事的。秋生都多大了。这个天,河边肯定有许多娃儿,不是挑猪菜就是摸鱼玩,旁边地里也有大人做活,不怕。”</p>
冯氏听了,又看看两闺女都眼巴巴地望自己,想她们一向听话的很,从来不出门,因而道:“那你就跟姐姐去。别乱跑。别玩水。要是玩水,回来我打断你的腿。”(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