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很讲究道义和忠诚。他不喜欢军事霸权主义和强大集团武力征服说。
因此于1576年,与石山本愿寺达成和解,并解除与信长的军事同盟,明白地表示与信长的对立。
历史上的上杉谦信是一个很理性的军事家。也很淡薄名利。
所以上杉谦信在我的心目中体现的是一个不好色,不求财,不推崇虚假名利的武将。而且很仁义,很正能量,不喜欢暴力。
可以说他是日本历史上崇尚武德的一个典范,他演绎的才是正宗的武士道精神,尚武德民族作风。
以谦信为盟主、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反信长者同一步调地开始行动。
针对此军事状况,织田信长在1577年2月,率领大军前往讨伐纪州杂贺众。
但是系由于毛利村上水军,于背后援助杂贺众,及上衫谦信进攻能登等原因。
到了3月。织田信长让杂贺众领袖,杂贺孙一投降,但对方一直事实没有提供人质给信长。只是形式,并在形式上维持和睦,信长从纪伊撤兵。
其实不退兵织田信长也得离开,毕竟此刻胜利的因素已经不具备,即使强力输出战力,胜利后,得到的和付出的也不成正比。
此时,在能登七尾城守卫的长续连,一边承受上衫谦信攻击,一边派儿子长连龙向信长求援军。
织田信长派柴田胜家为总大将,率领3万为前行军队、自己率领本队18000人为后军出阵。
但是9月15日七尾城居然沦陷、9月23日前军遭谦信所率领的上杉军所败(手取川之战)。
织田信长知道战况后,为避免与谦信正面冲突,只能带兵返回了安土。
其实历史上的织田信长为何什么人都不怕,唯独惧怕上衫谦信。
这里面原因是,他们两人都是《孙子兵法》的嫡传武将,而且实力相当,战力均等。
这是两只老虎的故事,不到非要迫到,生死相搏击的时刻,他们是不会奋力死战的,毕竟各自身边都有细碎的小势力在虎视眈眈中。
毕竟我们知道华夏历史上,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他其实还有余力再搏杀,可是立刻退回去不打,就是怕身后的很多守将叛乱。
大和的松永久秀见到信长的困境,与谦信呼应而举兵反叛。得知久秀谋反的信长从加贺撤兵、派织田信忠为总大将,大军前往信贵山城于10月击败了松永久秀。
但在对谦信的战斗上,此刻事实居于不利立场的信长,面临毛利氏、石山本愿寺的攻势再次陷入困境。
毕竟在一个历史时期,一个人的改革和变革,必须面对的会是三种势力的角逐。其一是守旧的军事势力派,他们并不服你,不是能力强不强大的问题。
你强大后他们混个屁?所以不加道理的就打压是一种常态。
再就是封建历史上的大家族间,各种姻亲关系,各种势力的盘根错节,他们很不容易齐心合力的支持你。
最后就是利益的原因,这个才是主要的因素。
10月在击败久秀后,在丹波龟山城抵抗信长的内藤定政病死。龟山城、井城、山城等丹波诸城,旋即为织田军所攻下。
这也是老天在眷顾织田信长,在给他事实解围说
毕竟敌对家主病死,其内部弟子和家老之间,就争权夺势,敌对势力顿时就不存在。
1578年3月13日,上杉谦信突然死去。因谦信没有子息,于是养子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开始争夺起继承权。
这是不是又来了?
在此时,织田军则攻下了上杉领土的能登、加贺。
但是由于上杉谦信突然死去,对信长的包围网再次崩坏。
织田信长应该后期多参拜佛。但是他偏偏系抵制基督教,也是屠杀僧侣的罪魁
我也很难说他是个什么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