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蛮族战皇> 第35章 后宫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后宫制度(2 / 2)

但若要册封给她们名位,便十分重视门第了。

尤其册立皇后,绝对要求门第高贵,必须妙择天下令族。

册寺皇后首先强调地胄清华、轩冕之族等等,其后才是说到德行。

有时侯皇帝虽不在乎,大臣们也会以门第为最有力的理由,提出反对意见,这使皇帝奈何不得。

当初的武则天的父亲,虽然早年曾是商人,但建唐后官居高位,不能算低门微族,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大臣仍然攻击她地实寒微。

还是咬着下九流之说不放。

而高宗力排众议,立她为后时,又拚命强调她并不是身份低微的女子。

所以当时的封建体制下,一个女子的出身几乎就注定了此后的是否尊贵。这也是不科学的一种变态歧视。我们称为贫富的歧视。有钱则贵么

这导致很多皇后和贵妃,非高门大户所出,即使是深得宠爱或是早生贵子,也只有等死后,被追赠或是儿子即位才能正位。

这也是对女人的一种欺压。亦是一种不平等的乱象。这很伤人自尊。也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落后与不科学,迂腐陈旧的霉味

比起封后,册立妃嫔稍随便一些。

大唐李氏皇族,对门第要求不那么的十分严格。她们多半是因为生子或者是受宠而被册,其中包括一些出身微贱者。

不过,在妃嫔中,出身门第也还是暗中很受重视的,如太宗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所以地亲望高,中外所向。

历来宫人,身居大内九重,似乎很尊贵,却只是皇家婢。包括皇后也是一样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不是说被弄死就被实施陷害了么?

不过具体的内容还有得一考证。她们不涉及到朝堂官斗,动了皇帝杀念,是不会有杀身之祸的。所以我们可以走另一条线来论生死。

宫庭中除少数有名位的后妃外,便是数以万计的普通宫人。

所以历来书中说的后宫三千佳丽,只是说堪称佳丽的,普通的美色也是女人,她们全部加起来有上万,最多的皇帝也达到三、四万多女人在宫里养着。

在唐代也有宫女、宫娥、宫婢之称。

她们分布于长安的三大皇宫和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及各处离宫别馆、诸亲王府、皇帝陵寝。

宫廷本身就是个小社会。

宫人中也有着高低贵贱、三六狞等。

和妃嫔们有内官制度一样,宫人们有宫官制度。

宫官是宫人的最上层,她们是后宫的各级官员。

唐朝后宫就设立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管理宫中一应事务。

六局首席女官尚官、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就是后宫的六部尚书。

六局下面统领二十四司。

各司女官分别为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使、司膳、司酝、司药、司、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司计。

还有二十四典、二十四掌以及宫正、阿监、彤史、女史等等各级女官。

这些女官各有品级、供给,她们分别管理著礼仪、人事、法规、财务、衣食住行等等各项宫廷事务。

宫官既是职事官,也就不必讲究色、宠,只须挑选良家出身、才德兼备者充仕。

除了六局宫官外,宫中还有内文学馆,选宫人中有文学者为学士,执掌教习妃嫔、宫人文化书算等等。这类宫官有的品高位显、有权有势,不仅在宫中受尊重,甚至外朝官也逢迎她们,以图进取,有的因此得以干预外朝政事。不过,她们的身份终归是皇帝的婢女。

这就像是一颗果树,宫女是树上的叶子,嫔妃则是树上的果实。

因为这种形式存在,唐朝后宫人数众多,采选不止,使得后宫积怨,民间不满,因而宫人问题受到了当时社会和朝廷的关注。

各朝都有人批评这一弊政,请求皇帝怜悯宫女们的离别之根、怨旷之苦,放还宫人。

有的皇帝往往为了表示自己实施德政、不好声色,有时则纯粹为了节省宫廷费用,或者害怕后宫积怨太深,遭到灾难天谴,所以每每下诏释放宫人。

自高祖后,几乎各代皇帝都有放宫人,多则三千,少则数百。

这些宫人出宫后有家者可以回家,可以嫁人,年老有病、无人收养者,送入寺观安置,有时还给一些资财作安家之用。

这样的举措亦算是唐朝皇帝的一点仁政。

不过九成以上的宫女是不可能离开的,遇到一个心机狠辣的主子,势必就一辈子在宫里饱受其煎熬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