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蛮族战皇> 第16章 风雨飘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风雨飘摇(1 / 2)

 在南宋的靖康之耻不久,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赵构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此货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绍兴和议为依据,用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并无耻的陷害和杀害岳飞。

赵构与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此人人品低俗卑贱,但是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但是我想后人没有谁会花一毛钱保留他的真迹。

宋孝宗赵为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他为宋太祖七世孙,事实为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

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

由于高宗赵构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这个事实前面已经讲述得很透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也为南宋建立了很多公德,吸血了岳飞的冤案,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在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时,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当时就参预政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他又禅位于太子赵,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他一直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光宗赵与孝宗赵历来父子脾气不和,赵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光宗赵,系孝宗和郭皇后第三子,为孝宗原配郭氏所生。

郭氏出身名门,为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孙。

郭氏在宋孝宗继位前病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郭氏共生四子:长子赵,封邓王;次子赵恺,封庆王;三子赵,开始封为恭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第四子早夭。

宋孝宗原本打算先立长子赵为太子,但不久后赵病死。按照顺序,太子位应该轮到次子赵恺。但宋孝宗心里更偏爱三子赵,认为赵“英武类己”,而次子赵恺过于宽厚仁慈,说白了就是嫌赵恺做人没脾气,系窝囊软弱,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幸运地立为太子。

赵当上太子后,开始还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

这样虚假的表面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他自己心里也会有所厌烦。过了四十岁以后,赵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暗示宋孝宗早日传位。

有一天,赵故意对宋孝宗说:“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特地给我送来了染胡须的药,不过我没有用。”

这弦外之音就是你儿子都已经一把白胡子了,是否父皇考虑我能皇帝的事了。

宋孝宗自然明白儿子的心意,当时的朝局并不是这孩子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却故作不明白,并且严肃地回答道:“白胡须有什么不好?刚好可以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

赵在此碰了钉子后,不敢再公然试探,转而讨好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想靠太皇太后的力量来取得皇位。

吴太后也明白赵的心意,曾经向宋孝宗暗示过,但宋孝宗却说太子还需要历练。

这一系列的事件,在赵心中留下事实很重的阴影,从而直接导致他开始疑惧自己的亲生父亲。

由此父子产生很深的隔阂。

绍熙五年(1194年),当了五年皇帝的宋光宗亦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

宋宁宗在位31年,享年55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