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庄子的亲信问他该如何结决五公子之乱时,他说:“内乱需要外治。”
齐桓公选择宋襄公作为太子昭的外援是有原因的。鲁庄公十四年{bc680},宋桓公因为“妄图复辟殷商”被以齐桓公为首的诸侯们狠狠教训了一番;宋国被迫屈服,所以才有了鄄之盟。宋桓公出席盟会时特意带上了尚未成年的太子兹父。
兹父被齐国人的气势和风采所震撼,从那时开始他就立志要成为齐桓公那样的君主。之后他便全面向齐国靠拢,他娶了齐国的公主,生活也基本齐国化了。
齐桓公在宋襄公身上发现了很多古老的美德,他谦虚勤勉,喜欢助人,并且信守诺言;这些美德在当今的君主{哪怕是太子}身上已经很难见到了。齐桓公还考虑到两国传统的同盟关系和宋国强大的实力,最终决定把太子的命运交给了宋襄公。
宋襄公没有把这份嘱托当成负担,而是视为光荣使命;他对太子昭的到来表现得特别兴奋,以至于竟有人认为他有些幸灾乐祸。
宋襄公认为单凭宋国的实力对齐开战肯定没有胜算,因此决定再拉几个小伙伴进来撑腰;顺便出出领导者的风头。他派使者到曹国、邾国和卫国去,请三国出师共靖齐难。
宋襄公与高庄子的信使秘密往来于两国之间。转眼到了腊月,五公子依然互相对峙,丝毫没有和解的意愿。高、国二人决定尽快结束这场被天下人嗤之以鼻的丑闻。两人与官吏们换上丧服,用车载着一具巨大的棺椁向公宫行进。在公宫周边警戒的五公子之徒没人敢于阻拦,队伍进入宫门,把椁车停在广场中央了。
高、国把五公子聚到广场中央,他们看到这些人一个个双目猩红、蓬头垢面、神情恍惚,长期的紧张和疲劳已经把他们折磨得心力交瘁。
高庄子说:“公子中无论谁最后成为君主,他都应当为国家着想吧?就在公子们争权夺利的时候,全天下的人都在看你们出丑,看齐国的笑话!我已经听到了这样的传言,人们说最后能够夺取君位的,一定是你们之中最坏的人,因为那个人能在一场比比谁更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天呐!这就是世人对齐国新君的评价!不要谈齐国的霸业和诸侯的支持,就说国人的爱戴,官吏们的认同,你们能够得到那些吗?
“所以,在彻底失去民心前、在齐国被占领前马上结束这一切吧!先君的尸骨还在寝宫里腐烂,鬼魂还在天际游荡。连先君都没有安葬,谁还敢称自己是继承者呢?”
公子们确实无力再僵持下去了,支持他们挺到现在的力量与其说是信念和意志,不如说是机械和麻木。他们颓然倒地,目光呆滞,好像失去了魂魄。公子元首先流下眼泪,兄弟和大夫们也忍不住开始哭泣了,士卒们纷纷扔下武器,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
公子们的神智终于恢复正常了。开方把两卿请到一旁讨论了片刻,转回身来宣布立无亏为君。四公子默认了这个结果,公子无亏便引领着灵车向寝宫走去。
这一天是十二月十四日,距齐桓公去世已整整六十七天。人们在很远就能闻到作呕的尸臭味;来到门前时发现大量的尸虫从门缝中爬出来,密密麻麻地死在门前;人们走进寝宫后,看到齐桓公的尸体已经烂成一滩泥,尸虫爬满了全身;但是宫女的面容却栩栩如生,孤独而专心地守护着君主的遗体。
小殓仪式结束后,人们便暂停后续仪式,转而准备迎战宋军。公子们各显神通,分别从鲁国和狄人那里请来救兵。
直到为齐桓公收完尸,公子无亏才搞清楚太子原来是高庄子放跑的。这个消息把他惊出一身冷汗,他决定在敌军到达前除掉高庄子。
前面说过,开方表面上亲附公子无亏,实际属于公子潘一党;他虽然与高庄子并非同道中人,但认为高庄子是对抗无亏的主要力量,不能轻易被干掉;因此开方就把这个秘密泄露给高庄子,希望两股势力进行火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