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子午春秋> 第五百五十六章 羊舌鲋之死与中行吴灭鼓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六章 羊舌鲋之死与中行吴灭鼓 一(2 / 2)

这种狗血之事从来没有发生过,韩起把叔向召来问道(叔向为太傅,掌管国家司法权):“这起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叔向答道:“雍子明知有罪却用贿赂的手段免于败诉,羊舌鲋贪赃枉法,邢侯专杀公室大夫。三人所犯罪行程度相当,应当受到同样惩罚:按律应当处死邢侯,并将三人尸体示众。知罪而行贿称为‘昏’,受贿而枉法称为‘墨’,杀人无所顾忌称为‘贼’。《夏书》说:‘昏、墨、贼,杀!’这是从皋陶时期传下来的刑罚,千年以来一直被沿用。请依此法处置。”

韩起于是将邢侯斩首,又将三人的尸体吊在集市上示众。

孔子后来说道:“叔向有古之遗德,治理国家施行刑罚不因亲属关系而偏袒。他三次谴责羊舌鲋的罪行而毫不留情,这便是大义、大德:叔向在平丘之会上谴责他的贪婪,以宽慰卫国,使晋不为暴;在劝说季孙离开的时间上谴责他的奸诈,以宽慰鲁国,使晋不为虐;在雍子和邢侯案件中谴责他的腐化,以正刑书,使晋不为邪。三次言语除去三恶,增加三利,杀亲而被世人称赞,这就是大义。”

鲁昭公十五年(bc527)秋,中行吴第三次进攻鲜虞集团,晋军包围鼓国。鼓国屡次遭受进攻,已经变得虚弱不堪;鲜虞人也不敢出师救援。鼓国中的投降派准发动叛乱向晋人投降,于是派人秘密找到中行吴,向他透露了叛变计划,中行吴却坚决不同意。他的副手问道:“不需要劳师动众就可以得到敌国,这是代价最小的办法,夫子为什么拒绝对方呢?”

中行吴答道:“叔向曾经教导我说:‘喜好和厌恶不能违背常理,人民才知如何适从;人民明白善恶,做事才无所不成。’晋国出现叛徒乃是我厌恶的,敌人发动叛乱就值得我就高兴了吗?不,他们同样令我厌恶,而你们却要求我接受;我一旦接受就要赏赐他们。我赏赐自己所厌恶的,又如何对待所喜好的?如果不赏,又会失去信用,我将如何取得民心?讨伐敌国能取胜就进攻,不能则撤军,量力而行;如果靠奸邪之徒窃取敌国,所得到的要比所失去的多得多。”

中行吴立即将叛国者的信使交给鼓人。鼓人顺藤摸瓜端掉了叛乱集团,又加强守备以抵抗晋军。鼓国被围困三个月后,城内粮食开始出现短缺,物资也日益匮乏,鼓人渐渐丧失了斗志。

鼓子自知败局已定,只得派使者出城请降。中行吴见来人精神饱满,行动如常,于是说道:“你们的食物还很充足,还没到投降的时候;你们回去继续抵抗,到物尽粮绝的时候再来投降吧!”

这个要求就迂腐得太过分了。了解中行吴的知道他是认真的,不了解的还以为他在戏耍鼓人。部下不解地问道:“能够受降却不受,能够占领城市却不占;劳师动众地等待敌人饿死,白白浪费时日和粮草,夫子要用什么来侍奉君主?”

中行吴说:“得到一座城市却换来鼓人和全军惰怠,得不偿失,要此城何用?用城市买来惰怠,不如使人保有勤勉精神;惰怠不会获得成功,抛弃勤勉不祥。鼓人能侍奉君主,我也能。如果把鼓人换做你们,你们在此情形下能投降吗?谁会?站出来我看看?保有道义始终如一,得到城市后国人才会知晓大义,有死命而无二心。不算对晋人的教导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