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虽然较赵的国力强大,但都没像灭赵那样旷日持久。
其中的原因,虽然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赵国的战斗力普遍提升有很大关系,但究其根本,还在于长平之战,拉足了赵人对秦人的仇恨。
单就战力上看,楚、赵两军,不相上下。就像现在章邯和王离分别面对的两军,都是难啃的骨头。
但白起的杀俘,促使赵国士兵懂得了一个道理:
横竖是死,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被坑。
而一旦士卒的战斗意志坚定,这样的军队,是最难战胜的。
反过来,如果对投降的士卒,给予优待,不仅可以瓦解敌军的斗志,削弱敌军的士气,而且,可以将其中的思想先进者,改造成大秦的锐士,为我所用。
当然,现在的秦王赢高,不能给王贲等人,讲后世的日内瓦公约,对战俘和伤员的保护,更没有什么红十字会组织。
但却讲了下面这段道理:
“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天下,注定要归于一统。无论是齐、楚、燕、韩、赵、魏、代,还是南蛮、北胡、西羌、东瀛,都要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如果要纠结于血统,那我大秦现在还是为周王牧马的一个部落,怎会有这三秦之地,又怎能一统华夏。”
“征服,绝不仅仅是杀戮;统治,也绝不等于强压。”
“今天对面的敌人,也许就是你未来并肩战斗的队友。”
“那些负隅顽抗者,要坚决消灭,胆敢侵犯者,让他有来无回。”
“旌旗所指,皆为我土;天下一统,无论异族。”
“除此之外,不论曾经的敌人,还是与我们征战的对手,只要放下武器归顺,一律给予优待。”
“现在的敌国,将来就是我大秦的郡县,对面的敌人,未来都是华夏的子民。”
“而仁者之政,是不会滥杀臣民的,尤其对于放下武器的俘虏,和失去战斗力的士卒。”
因此,大军出征前,秦王赢高紧急下达了这一命令:
“对于投降的俘虏和伤兵,必须优待善待,严禁为了得到军功,擅杀、滥杀。违者,杀无赦!”
此项王令,迅速下达,并以快马驿传,颁布到王离和章邯军中,严令执行。
经过闾官们的传达和贯彻,此刻在新军中,已经将这一王令,变成了战场纪律。
这比日内瓦公约的约定,提前了近两千年。
而秦王赢高率先在秦国实行的这项政策,既合乎其仁政之道,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解决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问题。
现在的大秦新军,俨然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这项军令,在洛阳和宜阳,率先得到落实,也使韩军的俘虏们,惊为殊遇。受之感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秦军。
在将俘虏集中的过程中,王贲命令,找到那个割使者耳朵的韩将。
被俘虏的韩军士卒,指着坍塌的、最大的那顶军帐道:
“我们的将军,早在那下面,被砸成了肉饼。”
这倒省事了,不用王贲处置,炮兵们已经体察到老将军的愤怒,提前完成了处决他的任务。
王贲令队伍返回宜阳,全军休整,清点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