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孙亮的逆袭> 157开源节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7开源节流(1 / 2)

 当前位置:第156章

回到宫中,洛宏、全尚都已经由全婷陪着,在宫中等待着了。孙亮摆手制止了他们两人的行礼。与全纪一起在殿中坐下,全婷带着洛珍到后殿去了。这全尚,一直在建业处理皇庄产业,又要常跑武昌,满脸倦容。

“全世叔,太辛苦你了。有什么事,你就让人捎个信过来,用不着亲自跑来跑去。工部这一块,让下面人看着做就行。”

“陛下体卹老夫,老夫甚是感激。只是这两年,忙是忙了点,身体倒更好了。没什么事的。”全尚笑道。

“世叔,这么急赶过来,可是有什么急事?”

“按陛下上次说的意思,我近来让下面做了个皇家产业发展一年计划和今年盈余情况分析,发现问题挺大,故此特邀洛尚书一起见陛下。”

“哦?”

“按陛下规划,今年要在武昌这边建水泥作坊,又要对大治铁场进行改造,还要开办煤矿、炼焦厂、造船场等大型工坊,这笔支出不下四十亿钱。去年总的工坊共赢利一百一十亿钱,去年拔付内库一百亿钱,别院还余十亿钱在钱庄。今年赢利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亿钱,估计今年内库所需也不止一百亿钱,骤然投入如许多,别院就不能保障内库的需求了。”全尚忧虑道。

“陛下,全尚书说的也有些道理。现在户部是指着内库过日子。去年内库支出八十亿左右,今年因近卫军扩大,内库至少需要开支一百四十亿。现在内库仅余下二十五亿钱左右了。”洛宏介绍道。

“哦,这么说,今年别院起码得拔入内库120亿钱才能起到收支平衡?”

“正是如此。臣以为一百二十亿可能还有所不够。由于陛下推行新田赋征收办法,田赋只能收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商税虽有些增长,但增长也不多。预计,今年赋税总体为原来一半,好在荆州各地进行了军改,江陵、武昌、襄阳、江州都驻扎近卫军,而近卫军由后勤部统一支出,当地收到钱粮还略有盈余。但内库支出增加惊人,主要是近卫军支出这一块增加太多了。

现在近卫军每人每月平均津贴3000钱,伙食衣物每人1200钱左右,兵器铠甲由于缴获了大量物资,仅支出少量改制修理费用,用度不多,故近卫每人每月平均约需4200元,加上一些赏赐、探亲等其它开支,估计每个近卫军一年需要7万元左右,现在近卫军近十二万,一年开支85亿钱。今年还将增加武昌这边学校、官署开支,估计也要多支出十几亿钱左右,而且,今年兵器研制院开支拔入内库,预计也将要多支出近五亿钱制造各式近卫军装备,故今年内库总支出近110亿。

由于应对将来的近卫再次扩编,战争可能爆发,和救济各地水旱灾害救济,内库最少得预备三十亿备急,而且,陛下今年还计划让工部修建道路及农田水利,这项开支,估计也不下十亿钱,故此,今年需要别院向内库拔入120---140亿才好。”

听得洛宏一笔笔计算,孙亮一由一阵阵头痛。这挣来的钱,差不多全花来养军了,这近卫军战力不俗,但确实也太费钱了。想当初,一个香洗股份仅作四亿钱,现在一年近卫花费好几十个香洗公司了。

“别人养兵,我们也养兵,怎么就需要这么多钱啊。”孙亮不由苦笑道。

“陛下,原来禁军,都是征招的兵家子弟服役,只是给些吃食衣物,每年每人不过五、六千钱。现在近卫军,光吃食衣物就得近一万五千钱,能养三个禁军了。而且,每个近卫军一年津贴近四万钱。现在十万近卫军,算起来,够养近百万禁军了。”全纪道。

“这近卫军的津贴不能少了。再苦也不能苦了他们,没了这些钱,他们也不能养家人啦。”

“这是应该的。”洛宏点点头道。

“陛下,皇庄这边,也确实不能负担太多了,太多了,就影响了产业发展了。”全尚在一旁担忧道。

孙亮不由在殿中转起圈来,思索了好一会,停了下来,道:“武昌的这些投资,还是必须投的。最少得保证三十亿规模投入,才能拉动武昌这边经济。”

“陛下,那钱从哪里出啊?皇庄、户部都没有这笔钱啦。”全纪也忧虑道。

“产业投入不变,今年再投入三十亿,还由别院负责。别院今年争取再向户部的内库解送一百三十亿。全世叔,应该没问题吧。”孙亮思量了许久,道。

“一共一百六十亿,应该没有问道。”全尚点头道。

孙亮又看向洛宏,道:“户部这边,一百四十亿支出不变,水利,道路还得建。”

“这样,自是可行,只是户部就再没有钱作为扩充近卫军及储备资金了。”洛宏忧虑道。

“这自然就得想想办法了。”孙亮笑道。

“办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可州郡如今田赋减了,税收也增长不多,能有什么办法?”洛宏奇道。

“先说说节流吧。勒令诸州郡进行精兵简政。现在有了近卫军,江陵、武昌、江州等实行了军改的州郡,禁军、州郡兵除少量保留维持治安外,一律裁撤。或转为屯垦兵或真接转水利或道路修建队。各地驻守近卫也要实行一定屯垦,争取能提供一部分军粮,把人均费用减些下来。这样,就减少了一些养兵的钱,或者减少了水利道路修建支出。”

“这或许是个办法。户部没钱没粮,老夫这个尚书,当得担心吊胆的,这没有在别院来的舒服。”洛宏笑道。

“是啊,水灾、旱灾、兵灾,哪样都得预备。”孙亮叹道。

“陛下,以老夫看来,这户部至少得五十亿备不时之需,老夫这个尚书才当得安心,或则一旦战火重燃,连筹措军费都头痛!”洛宏道。

“陛下,早年禁军粮草都由毗陵典农校尉的屯垦场提供,不如行文建业丞相府,要求建业向近卫提供一部分军粮?”全亮建议道。

“算了,他们不会给,我也懒得要。我们最终还需指望商税增长。要商税大幅增长,一是得加大抬资,二是开商路。”

“可我们投资没办法再多了。”全尚道。

“我们产业,仍以大产业为主,发展治铁治铜、炼钢、水泥、造纸、煤炭、炼焦为主。我们缺钱,但民间不缺。看来还要大力鼓励民间投资。”

“这事,四海钱庄、四海商铺一直在做,但短期内进展不是很大。”全尚介绍道。

“嗯,我们还要多想办法。有些产业,我们可以进行招股,小的产业就放开给民间投资。只要投资上来了,商税也能增长上来。

我看,户部和近卫军总后勤部统计一下各部所需物资,向社会公开招标。比如近卫军军服、学生校服、食品肉食、一般的装备需要采购的,统一向外招商。与商家签定购货合同。商家计算到有利可图,自会开办各种工坊。

咱们投资的水泥、煤碳、造纸等大产业,就向民间招股。武昌不行,就到建业招,甚至蜀商、魏商都可,这样我们投入不多,但总体产业投入还是很大。”孙亮想了想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