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还在继续,第42联队不接受命运,依然在负隅顽抗。
1940年改制后,第五师团撤销旅团编制,改编为三单位机械化师团,第42联队总兵力3800人。
向柔佛州发动进攻前,松井太久郎为第42联队补充了一个战车大队和一个炮兵大队,总兵力近6000人。
南部非洲炮兵火力猛烈,日军炮兵在南部非洲炮兵的火力打击中已经损失殆尽,坦克大队同样受损严重,97式坦克薄弱的装甲,以及威力严重不足的47毫米坦克炮,在面对“豹”式坦克的时候构不成丝毫威胁。
孔新驾驶着他的8527号坦克,冲入日军阵地之后如虎(www.shuxie8.com)入羊群,如入无人之境。
在连续摧毁三个日军机枪阵地之后,孔新终于发现一辆日军的97式坦克,这让孔新非常高兴。
“11点钟方向发现日军坦克,穿甲弹,准备射击”孔新太兴奋,以至于声音都在发抖……
炮手和装填手动作飞快,这是得抓点紧,否则所剩无几的97式坦克就会成为兄弟单位的战利品。
对面的97式坦克也注意到了已经停车的8527,这是8527准备射击的前兆,现在的坦克还没有在运动中保持精确射击的能力。
呯
97式坦克主动向8527开火。
可惜47毫米炮根本无法击穿8527的前装甲。
铛
孔新很清楚的听到炮弹打在坦克车体上的声音。
然后就没了,别说前装甲,连反应甲都懒得起反应。
“动作快点,你们难道连那些小矮子的速度都不如吗?”孔新对车组成员不满意,居然让小鬼子抢先开火,简直不可饶恕。
88毫米坦克炮还是很给力的,大概400米距离上一发入魂,穿甲弹将97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轻松撕开,在炮塔内部爆炸后引发殉爆,铆钉结构的97式就像一个爆裂的烟花一样四分五裂,惨不忍睹。
“不经打,太不经打”孔新略遗憾,这还没过瘾呢,却已经没有了对手,日军的所有坦克都已经被消灭。
不过战斗还没有结束。
鬼子毕竟好几千人呢,一败涂地的时候同样漫山遍(www.biquwu.cn)野。
两条腿怎么可能跑过坦克履带呢,很多日军士兵就地顽抗,希望临死前也能拽一个垫背。
几名日军士兵占据了大路旁的一处民房,在8527经过的时候,居然还敢开枪向8527射击。
驾驶员调整方向,直接向民房撞过去。
茅草覆盖的土坯房脆弱无比,8527穿墙而过,就像麻绳切豆腐一样轻松,孔新耳边回荡着哀号惨叫声,内心没有丝毫怜悯。
两名日军从已经变成废墟的房子中冲出来,没等他们举起步枪,就被陈凯和其他十几名士兵乱枪打死。
来不及打扫战场,陈凯一边跑一边往枪里压子弹,尼亚萨兰步枪跟美国加兰德步枪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补充子弹。
加兰德研发的时间比尼亚萨兰步枪更晚,性能却依然和尼亚萨兰步枪相去甚远,不仅是供弹方式,精度和威力都有差距。
再往前不远是一条小河,桥洞里有日军士兵,不知道有多少。
孔新尝试了一下,发现设计角度不理想。
陈凯带着步兵赶到,三四个人拿出手榴弹准备好,喊个一二三一起扔进去,一名背着火焰喷射器的士兵过来,对准桥洞就开始喷。
撕拉
火柱喷射的时候,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在燃烧,南部非洲军方装备的火焰喷射器有效射程达到200米,可以喷射三十次,中心温度高达1500度,钢铁都可以融化。
桥洞里的日军就倒了霉。
一道火焰过后,空气中充满了BBQ的气味。
陈凯厌恶的捂着鼻子以最快的速度穿过桥,哪怕是老兵都对这种味道感觉恶心,问过之后最起码一个星期不吃肉。
连看都不看。
这时候战斗已经基本结束,枪声稀稀疏疏,手榴弹的爆炸声也零零星星。
8527没敢过桥,40吨的重量估计桥撑不住。
这是重型坦克在雨林地区作战最大的弱点,这里河网密布,绝大多数桥梁都无法通过,重量不超过20吨的轻型坦克反而好一点。
返回防线的时候,路旁的一个地窖里,围着几十名南部非洲士兵。
“把枪丢出来投降,否则就扔手榴弹”一名南部非洲士兵手持手榴弹要求地窖里的日军投降。
“如果你们能让我们活下来,我们可以投降”地窖里的日军谈条件,听声音又是个精通汉语的家伙。
日本国内精通汉语的人很多,尤其是上流社会贵族成员,中文是必修课。
可惜汉文化传播出去,就教出来这群白眼狼,日本人只学了个皮毛,汉文化中的精髓,日本人根本无法理解。
“跟他们费什么话,炸死算了”陈凯不想要俘虏,拿着手榴弹的士兵,明显也没有善待俘虏的意思,地窖里的人如果投降,会在遭受一番残忍折磨后悲惨死去。
这很正常,拿着手榴弹的士兵,没准就有家人亲属在远东被日军屠杀,一报还一报,天道轮回。:.
“别扔,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玩的”一名南部非洲军官抬手叫过来一辆推土机。
战场上怎么会有推土机呢?
还真有。
这是为战后掩埋尸体准备的。
柔佛州是热带,尸体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瘟疫,南部非洲人多爱护环境的。
推土机开过来的时候,周围的地面都在颤抖。
地窖里的日本人惊慌失措,声音都变了调:“我们投降,马上投降”
可惜已经晚了,推土机发动机的声音太大,驾驶员听不到。
很快地窖就被掩埋,没有人在乎地窖里面有几个人,第42联队参与过南京大屠杀,他们在南京活埋那些妇孺的时候,那些妇孺也肯定哀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