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监视我们的军人怎么办?”
“我总觉得南部非洲不如美国,在美国我们会受到更大的重视。”
团队核心成员们七嘴八舌,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担忧。
这也正常,不管南部非洲还是美国,对于这些德国科研人员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当然相对来说,他们对于南部非洲会更熟悉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非洲在德国已经完成了一轮搜刮,很多德国科研人才移民南部非洲。
这部分移民南部非洲的德国人,和德国国内的朋友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毕竟所谓科技圈其实也就这么大。
通过来往的书信,以及报刊杂志的报道,德国人对于南部非洲其实是很了解的。
尤其南部非洲各级联邦政府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也让德国国内的科研人员羡慕不已。
重视了,才会给与足够的支持力度。
德国也不是不重视,关键在于跟南部非洲相比,德国国内的资源太少,给与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就不太足。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德国开始研究原子弹的时间,跟南部非洲差不多。
那为什么进度却差了这么多?
南部非洲的原子弹都能应用到战场上了,德国却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德国人技术不行,也不是小胡子的支持力度不够,而是德国缺少进行研究所必需的原材料,也就是手头没矿。
研究原子弹,没有原材料你还研究个得啊。
说到矿产资源,南部非洲认第二的话,没有其他国家敢认第一。
就算南部非洲没有,南部非洲也不缺。
就是有这个底气!
“美国有的,南部非洲都有——美国没有的,南部非洲也有!”冯·布劳恩用一句话终结讨论。
作为一个德国人,冯·布劳恩有足够讨厌美国的理由。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干得那些个事,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
之前冯·布劳恩在南部非洲和美国之间摇摆不定,那是没得选,待价而沽。
现在既然马格努斯已经和南部非洲取得联系,那么冯·布劳恩也就不再犹豫,否则搞不好好处捞不到,还会有杀身之祸。
真当南部非洲人都是救世主呢。
“比利,你明天下山,看看能否和南部非洲人取得联系。”如果可以,冯·布劳恩很想自己去,可惜情况不允许,肩膀和胳膊还打着石膏呢。
“好的——”比利时冯·布劳恩最信任的助手,很聪明机灵的年轻人。
“我需要两个人帮我。”比利需要人帮他摆脱守卫。
这点事不难,能当科学家的脑袋没一个笨蛋,每一个都聪明绝顶。
转天一大早,比利在同伴的帮助下,骑着一辆自行车下了山。
此时战争还没有结束,山外就有盟军驻守,不仅有南部非洲远征军,同时还有美军。
比利刚出山,就遇到一支美国人的巡逻队。
巡逻队惯例对比利进行盘查。
比利的英语不错,顺利应付了美军的盘查,继续寻找南部非洲远征军。
也不难,远征军的三色旗,跟美国人的星条旗差别巨大,很快比利就找到目标。
“布劳恩博士在哪里?”接待比利的远征军军官很激动,一开口比利就知道自己找对了。
“布劳恩博士的情况不太好,他的肩部和胳膊粉碎性骨折,刚刚接受了治疗——”比利刚开口就被打断。
“这些情况我们路上慢慢说——”军官带着比利上了一辆装甲指挥车,带着一支车队迅速出发。
真的是车队,摩托车打头,装甲车十几辆,后面还跟着坐满步兵的卡车。
比利注意到,车队最后方还有几辆救护车,这让比利很高兴。
进山的路很不好走,这时候的交通远没有后世发达,山里没有公路,还好有一条用石子铺成的便道,装甲车凭借强大的越野能力,勉强穿行。
“我们一共有500人,还有三千多人被迫留在哈茨山,哈茨山还有我们携带的所有研究资料,都埋在一个煤矿里。”比利知无不言,投降就得有投降的样子。
“德军的数量有多少?”马尔利少校更关心团队的安全状况。
资料什么的,对南部非洲来说不重要,远征军甚至对v2火箭的实物,都没有多大兴趣。
德军撤离佩内明德基地的时候,将整个基地全部破坏,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南部非洲远征军在了解到冯·布劳恩团队已经从佩内明德撤离后,就对佩内明德失去了兴趣。
俄罗斯人锲而不舍,几乎将佩内明德地翻三尺。
还别说,真让俄罗斯人找到了一些东西。
德国人在研发v2火箭的过程中,有过一些半成品和残次品,这些东西都被丢弃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无人问津,甚至连看守都没有。
德国人破坏佩内明德基地的时候,忽略了这些半成品和残次品,于是这些东西就被俄罗斯人找到。
俄罗斯人如获至宝,将这些半成品和残次品运回俄罗斯,试图从中得到v2火箭的秘密。
南部非洲不需要,因为手里有更好的。
德国人的技术还是不够好,英国就有没有爆炸的v2火箭,南部非洲相关人员,早就知道了v2火箭的秘密。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