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安隅,你要是成名以后,最想拍的是怎样的电影?”
这个问题倒是把陈安隅给问住了。不过陈安隅在思考了几秒后就给出了答案:“我要拍科幻电影。”
这句话无疑是让田根基和梁竞听了有几分面面相觑,甚至是笑出声。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国产加科幻,基本就等于烂片。这点可谓是很多人所谓的共识。
当然陈安隅此时也是解释了下,他拍的是不一样的。
他要拍的自然是上一世很火的《流浪地球》。
关于流浪地球,陈安隅可以说是在上一世终于等到的一部华夏科幻大片的诞生,如初见《大圣归来》时庆幸华夏动漫影业的进步神速,《流浪地球》实在让陈安隅止不住地兴奋和期待。毕竟刻板印象中的国产电影五毛特效,真能让人瞬间蒸发所有观影热情,时常怀疑自己走错片场。
相比原着,电影仅仅沿用了《流浪地球》原着的世界框架:太阳急剧氦变,太阳系不再适合地球生存,人类协力使地球”流浪”,具体内容基本完全改编。毕竟电影和文字表达方式、侧重点完全不同,且取决于导演的主观意愿,相对个人来说是完全可接受的。不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陆,不是地球剧变建造诺亚方舟逃离,而是抵消地球磁场引起的自转,半球面成千上万的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脱离星轨,被迫流浪于无尽的旅途中。虽然理性能理解过程极具艰难,但感性上还是脑补了诗意般悲壮画面——如果有梦就去流浪吧!
之所以称为流浪,并非计划的漫无目的,而是航程实在太长,原着以千分之三光速航行2500年至比邻星,在无知未来中紧拽着一线希望,从意境上就让人多了几分遐想,这是大刘科幻立意上的高度。
关于视觉效果,影片的特效无疑刘启反常选择救援,一定不仅仅是基因突变,而是大脑突变;其二反应核心问题,救援队员竟然在大难不死后因是否继续执行任务的细小争执直接枪击救命能源。
一句饱和式救援感觉解释得不够妥当,添加一个伤员角色面临生死抉择再做出此举多好。其三是车辆驾驶问题,别说被“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洗脑了,在拥有停止地球自转科技的年代,车辆方向盘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一些情节交代实显仓促。
总体而言,影片画质精雕细琢,用细腻的质感将末日世界徐徐展开,达到了商业片高制作的水准。
那么陈安隅觉得可以安妮三点概括一下这部科幻大片。
1家园(亲情)
你是否有想过,为什么地球已经几乎不能住人了,人们却还是要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呢?
导演郭帆曾经拿着《流浪地球》去寻找合作方,当他们看到流浪地球的创意时问:“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时,你们华夏人跑路还要带着地球?”导演回答:“因为买了房子,房价太贵啊!”表面上是玩笑话,实际背后却是专属于东方文化的一种家园、土地情结,深深扎根灵魂里的、执拗着的、对故土的眷恋。
影片里几乎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能够建造新的家园,和亲人团聚。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以人们割舍不断的亲情为主线,亲人的分别,亲人的死去,以及与亲人的相聚,都成了他们最核心的情感线索。
刘培强为了去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在刘启四岁时就离开了他,他把刘启和姥爷安置在地下城十七年,他告诉刘启,当他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候,就能看到他了。他告诉刘启,他就是天上的那颗星星,抬头就能看见。
可是,就在刘培强被批准可以从国际空间站回到地球的时候,地球的流浪轨迹突然发生了改变,如果再不做出行动,地球和木星必会相撞,那将是人类的一场浩劫。
此时,地球上,刘启带着韩朵朵逃出去玩,却没想到他驾驶的车辆半路被拦截,并且被征用来运送对地球命运至关重要的“火石”。
影片最后的半个小时无疑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火石计划”惨遭失败,而刘启想出来的新办法又“欠火候”,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刘培强选择带着宇宙空间站的三十多万吨燃料燃爆,帮助刘启等人点燃木星,以此使地球避免和木星相撞。
影片最后,刘培强牺牲了。地球避免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而刘启仍然在继续完成他的愿望。帮助人类建造新家园。
其实影片中长大后的刘启恨透了刘培强,与其说是恨,不如说是怨。
但刘启又何尝不想念自己的爸爸呢?可是就算知道他别无选择,却还是忍不住会怨他,怨他没有陪伴自己成长,怨他没能留住自己的妈妈,怨他竟然忍心在自己的生命里消失了这么久。
然而直到影片结束,他们也没能相见,只是有过简短的几次通话,可是通过他们的通话也能体会到,最开始刘启在电话里对他不屑、抵触,仿佛一个小孩儿和爸爸发脾气,再到最后得知刘培强要亲自让宇宙空间站总控室的三十多万吨燃料爆炸,从而帮助刘启他们点燃木星时,他瞬间强烈地反对,而后难过,最后是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