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再掌大明> 第七章 前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前线(1 / 1)

 此时锦衣卫抄家的事情正在京城里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倒也是收获颇丰。就连那平日里嚣张跋扈,敢于痛骂皇上的言官,此时也变得鸦雀无声,闭口不言。在这个特殊时期,谁也不想让自己当那个出头鸟,皇上手里的名单只要有一日没有处置完,那么自己就老老实实待一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然的话,假如自己的小辫子这个时候被皇上揪个正着,跳出来找事的话,岂不是给皇上寻找抄自己家的借口?此时就连乾清宫平日里堆积如山的奏折,好像都比往常少了许多。朱由检也是乐得轻松。每天的奏折千篇一律,无非就是几种,请饷,赈灾,党争。要不然就是那些拍马屁的大臣,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弹劾奏章。要说这弹劾,在大明官场上是再平常不过了,早朝打哈欠,弹劾。衣冠不整,弹劾。谁要是当官没被弹劾过个几十次都不好意思说是大明的官员。

但是朱由检此时却在为前线的战事发愁,看到朱由检眉头紧皱低头沉思。王承恩更是人老成精,在一旁一言不发,颔首低眉,整个人如同一具雕塑一般。他本人向来坚持太监不干政的原则,就是平日里朱由检批阅奏折遇到了难题无法解决,向他再三询问之下,他也是含糊其词,打太极圆场。实在躲不过去了,一句全凭圣上决断,老奴不敢妄言,将朱由检堵得是哑口无言,摇头苦笑。朱由检也是清楚这个老奴的忠心,也正是不干政的原因,让朱由检格外信任这名老太监,这也使得王承恩平时里虽然很少给皇上提意见,但是只要一提,朱由检却是总能听到心里去。

皇上可是为孙督师的处境担忧?王承恩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轻声问道。

不错,朕正在思量此事,朕的圣旨前几日已经差信使八百里加急送往潼关,现在不知孙传庭是否已经收到,现在闯贼势大,已经登基称帝,朝廷北方天灾人祸,民心尽失,更是被闯贼不纳粮的口号所蛊惑。此时应该避其锋芒,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死守潼关才是正事,只要潼关不丢,牢牢地抓在朝廷手中,李自成北上的道路就被拦腰截断,京师自然就会无恙。这样北方各地的军阀才会断了那些不该有的想法,勉强听从朕的调遣。

听到这些话的王承恩,顿时心里有些暗暗吃惊,皇上自从那天醒转以后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改往日刚愎自用的作风,不但不督促孙传庭出关作战,反而彻底将河南陕西几省军政大权下放给孙传庭,不再乱加干涉,现如今更是有如此见识,难不成是祖宗显灵,突然开窍了?

王承恩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个时候的孙传庭绝对不是闯贼的对手,贸然出战的话,打赢了还好,如果打败了,那么朝廷北方的局势将会变得彻底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当初柿园之败以后的朱由检整个人如同发疯一般,拼命一般地搜刮了自己的内帑,变卖了许多宫中物品换做军饷,甚至把朝廷剩余的所有兵器火器库存都交给了孙传庭,妄图一战击溃闯贼改变局势。

这就好比一场赌博,一方失去的越多,就越疯狂地想要去翻本。当初的朱由检就已经陷入了这个旋涡之中,最后一步一步地葬送了大明王朝。

他也曾经按耐不住奉劝过朱由检,可是当时的朱由检哪里能把他说的话听的进去?这也就是从小看他长大的王承恩,换做是当朝大臣的话,轻则丢官弃职,重则人头落地。见此情况,满朝文武谁还敢多言?无奈之下的王承恩,对此也只好闭口不言,只能在心里暗暗地想到,无论将来朝廷局势如何,自己一定生死相随,在皇上的身边不离不弃。想到这里他心里也就放开了许多,不再患得患失的去忧心朝局了。

朱由检此时则是在埋头苦思,继续思考着前线的战事,身边的王承恩又不能给他出谋划策,想要击败李闯着实是一个难题。湖广地区的左良玉此时虽然尾大不掉但是也着实牵制住了武昌的张献忠,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山东地区的刘泽清此时也是墙头草一个,假如我下旨令其出战,不知道他是否会听话。关宁军还要防备清军,不可调动。难道除了死守潼关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