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黄埔布告栏上贴上了一篇人事告示。
“命令
为加强我党**团军事教养,原教导部代理主任、学生总队队长邓演达,原上尉特别官佐、教育副官陈诚,奉大元帅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调离原职位,命令赴**团担任职务。为不耽误军校教学,邓君、陈上尉于民国13年11月1日向黄埔军校政委廖仲恺、校长蒋中正递交辞呈,经校党部研究后同意二人辞去原黄埔军校职务,军校教练部代理主任暂由王伯龄兼任,任命严重担任学生总队队长。此令。
民国13年11月3日黄埔军校政委廖仲恺,校长蒋中正”
看着告示的学员们一阵议论。
“邓副主任他原来不就是**团的党代表么?为什么现在才辞职?”
“怎么不去外国考察,俄国不就不错么?德国也成啊。”
“去那两地干什么,咱这里不就有俄国顾问和德国顾问么,我看你说的多此一举。”
“别咱这,德国顾问可是人家**团的,跟咱们没关系。”
邓演达辞职前几天就带着陈诚来到**团,“立正!敬礼!”在岗的哨兵直到邓演达走到大营门口的时候,才挥手敬礼。
邓演达笑着回完礼之后,便带着陈诚进入了荷枪实弹把守的大营。
陈诚还是第一次走进**团的大营,看到码放在炮兵训练场的一门门德国火炮,双眼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原来在黄埔学校,虽说也能看到炮,或是听到这边的实弹训练,但如此近距离的观察这些真正的家伙,尤其是重榴弹炮,作为炮科出身的陈诚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想上前去摸摸。
邓演达看出了陈诚的心思,指着码放在那里的炮一一介绍:“那个小点的是南洋自己购买的47毫米速射炮,旁边的分别是60口径的速射山炮,有效射程4200米,每分钟8发;还有那个最大的是120毫米口径的重榴弹炮,有效射程是5800米,都是德国的。据说过段时间可能会买来8门1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射程能达到1万2000米,每分钟还能达到5发,就是不知道**团的经费够不够了。”
陈诚听到最后倒吸了口气,好家伙,**团的火炮都快赶上师的编制了,还要加啊。
“主任,这个**团的编制是不是要扩编啊?”陈诚咽了口吐沫,稍减了吃惊问道。
邓演达一边带着陈诚往大营里面走一边解释:“扩编这方面倒是有计划,估计要扩成一个旅,但还没决定,估计要到北伐之后再说了。”
“为什么不是一个师呢?”陈诚对这方面表示好奇。
邓演达微笑一下道:“这事就要好好跟你说说了,怎么说呢,咱们原来总觉得师比旅强。但是人家德国顾问却不赞同,毕竟这个团的编制就是演习德国陆军的编制而来的。他们说的旅不像咱们这里一样,是由若干个营或是团,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可以做到**作战。”
陈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在来这里之前,陈诚从邓演达那里对**团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升职这方面。邓演达在跟他说希望他来**团的时候,尤其是在了解这里的一些制度后,他自己给自己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毅然决然的选择跟随邓演达。
俩人的关系非比寻常,起初他在进入保定军校的时候,邓演达就是他的授课恩师之一。1922年的时候,陈诚曾经在浙军当过见习官,后来成为了少尉排长,却因为没有后台,无法迁升,选择了离开。后来只是接到自己老师邓演达的邀请,便不顾军纪的约束,投奔到了上海,又一同来到广州。
之后也是在邓演达所部效力,担任过孙中山的警卫。黄埔军校建立后,又被恩师邓演达援引进了学校,成为一名副官。
渐渐的熟系了黄埔军校里的生活后,陈诚也能感受到蒋介石的嫡系排斥自己的恩师,而此刻恩师打算愤离黄埔专心的到**团担任党代表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这让他觉得很感激。也就是这种感激让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陪同恩师一同来到**团。
对于**团的团长高振,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每当高振到黄埔授课的时候,只要有空的他,一定会想办法进入教室或是训练场,旁听一下。高振身上那种军人的气息和说讲述的战争理论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一直渴望能够近距离的讨教一番。
邓演达带着陈诚来到军营正中的打仗,看到帐口的帘子在上面翻着,便径直走了进去。
陈诚一迈腿进来,打量起帐中布置,简单。这是他对打仗的第一个印象。
这个行军帐应该是两个拼成的,空间被一张长形的办公桌展出了大部分,两边摆放着椅子,显然是用来开会所用。桌子上面布满了各种作战地图和报告,但不散乱,竟然有序,帐内最里面还挂着一张民国地图。靠近门的一处摆放着几个暖壶,桌子上也有不少的茶杯。
陈诚进来后一丝不苟的按照军规条例向高振敬礼,后者正在对着门的一张椅子上低头写着东西,像是听见了响声,抬头看见了俩人,站起来回完礼说道:“择生来啦,这位是你跟我提起的陈辞修么?”
邓演达笑着点头道:“是啊,我跟他今天正式来报道了,这不等你安排呢么。”
陈诚相貌堂堂,而且让人觉得刚毅,高振走了过来,走过去让二人随意坐下:“别这么说,辞修原来是跑科班的吧?”
“是的,副总教官。”陈诚答道。
高振欣赏的打量了一下说道:“以后就到我这个团吧,相信择生也给你介绍了一下**团的一些规定吧。”
“团长,通过恩师在这方面有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