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 第4章 养活自己再说:生存下来是第一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养活自己再说:生存下来是第一步(2 / 2)

浮躁的社会,定心者胜出。

在专注中努力、奋斗和自信,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附加值。

企业在用人时强调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与能力并重的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

无论你的职位高低,只要工作认真就会使别人信任你,继而让老板更多地关注和重视你。

这一点,每一个穷人家孩子都要心知肚明。

3.巧干胜蛮干,做事有技巧

假设你是皇子中的一员却不是太子,心里很想当皇帝,你该怎么办呢?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取而代之”。

你跃跃欲试、招兵买马,决定在某个绝好的时机下手,逼父皇退位,自己继承皇位,然后把兄弟打发到老少边穷地区,将太子找机会“黑掉”,这样你就能“一统江山,千秋万代”了。

这个计划想得倒是很好,但是实际结果很可能是你因“大逆不道”的谋反罪名被拉出去砍头、全家灭门。

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能够“一站式夺权”的成功者不到十人,李世民、李隆基和朱棣虽然都是幸运儿,但是夺权过程也是惊心动魄、命悬一线,除了要有军师良将,更要有天大的好运气才能成事。

像这种成功率在5%以下的风险投资,最好还是“非诚勿搞”。

既然直接的不行,你又那么想戴皇冠、穿龙袍,就不妨慢慢来,走“曲线救国”的路子,凭自己的办事能力和不漏痕迹的马屁逐渐得到父皇的赏识,如果还能生个“好圣孙”,就能为自己正式越级转正增添很大的筹码。

总之,硬的不行咱就来软的,巧干要远远胜过蛮干,有技巧地做事会让你回报颇丰。

历史上,巧取皇位的经典案例,非清朝的雍正皇帝莫属。

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年轻时跟着老爸游江南,奉旨祭曲阜孔庙、盛京祖陵,亲征噶尔丹、征掌正红旗大营,算是康熙比较赏识的一个儿子。

不过康熙的孩子众多,成年的阿哥就有24个。

相对于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精通经史的三阿哥、贤名远扬的八阿哥和康熙最钟爱的“大将军”十四阿哥,素有“冷面王”之称的胤禛优势并不明显。

胤禛很聪明,表面上韬光养晦,在父皇面前一副无欲无争的姿态,背地里却扶植自己的势力,培养“四爷党”,像“死党”年羹尧、十三皇子胤祥、舅舅隆科多(以及吕四娘、十三太保等传说中的武林高手),都在他争取皇位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胤禛开始了一系列颇有老爸康熙“风范”的大手笔:在江南“煽动”灾民闹事,软磨硬逼掏走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追讨国库欠款,逼老臣子上吊,逼皇子王爷变卖家当;借刑部冤案隔岸观火,让八阿哥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借年羹尧之手使太子再度被废。

由于做事魄力、懂得人脉积累和儿子弘历深得康熙喜爱,康熙死后,44岁的胤禛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甭管是康熙亲传还是在隆科多的帮助下篡诏夺位的坊间谣传,胤禛是凭着自己的巧干,获得了想要的位子。

这跟在职场里往上爬的技巧差不多,想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你需要用“处下”的智慧巧妙赢得上级的心,再加上能力、气质和人脉的积累,时机恰当自然就能顺利出头。

穷人家孩子奔前途,干工作,需要有灵性,懂得“取巧”之道。

一项看似复杂而长期的大目标和大任务,你可以灵活地切割为几个可执行的小阶段。

正如日本著名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的做法:每次比赛之前,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察看一遍,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银行、大树、红房子)画下来,直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山田本一以很快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看到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被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耐力、体力和意志上就能轻松地扛到最后。

工作中,我们也是要像山田本一这样,把“体力活”变成“脑力活”。

把有限的能力和精力,投入到正确的环节中,这样就能多快好省地收获好结果。

比如某地产老总要求秘书把“特急的文件”放在红色文件夹里,“立即批阅的文件”放在绿色的文件夹里,“今天要处理的文件”放在橘色文件夹,“本周要处理的文件”放在黄色的文件夹里,“周末批阅的文件”放在白色的文件夹里。

这样一来,他就无需在不重要的行政事情上浪费更多精力。

美国和前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时候,美国飞船由于升天后失重,派克笔写不出字,美国航天局成立专门的攻关小组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件兴师动众的事在前苏联那里却轻松地解决了,因为答案很简单:把派克笔换成铅笔。

没有正确的做事技巧,注定成就不了大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经常教导身边人要学会巧干。

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在伏案工作。

卢瑟福问:“乔治,这么晚你不休息吗?”

学生答道:“我在工作。”

卢瑟福接着问:“那你白天做什么呢?”

“一样工作。”

“那你用什么时间来考虑如何不用加班就把工作做好呢?”

拉车不看路的是傻瓜,闷头做事不想辙的是笨蛋。

不管你是白天忙还是晚上忙,一定要保证自己忙得“省力”且忙得有价值,千万别弄得自己连“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处理各种问题需要不同的策略,“会办事”、“能办事”是一种技巧加经验的境界。

忙碌绝不是高手工作的主要形式,“用脑、巧干、有方法”才是做好事情的三原则。

4.凭实干换来位子

“海归派”副总李馨媛,老家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子里,她上学时成绩一直不太好,小学阶段中游偏下,初中阶段默默无闻,高中阶段中等偏上。

高考时,李馨媛凭借“稳定”的发挥,“搭”上了本科线,被外省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大学录取了,当时班上所有同学都不看好她的前途和专业。

事实上,在大学里,李馨媛的英语四级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但是她硬是凭借自己的一根筋,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按说考上了研究生,压力应该小了,别的同学边打工边谈恋爱,可李馨媛还是整天抱着书本啃,她自嘲地说“我学习很吃力,现在下工夫,是为了按时毕业”。

大概是别人的倦怠成就了她,毕业时她因为成绩优秀,被保送博士连读,后来被学校推荐公费赴美留学!

为什么名额会落在她的头上?

所有认识李馨媛的人都很疑惑,就连李馨媛自己也很意外,因为申请的人确实很多,比她优秀的成绩好的人也很多。

实际上,读研三年间,她很本分地做学术、做试验,毕业之前就已经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有分量的论文,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方面不知不觉做到了世界顶尖水准,成为业界的年轻专家。

就这样,留学归来后,李馨媛被一家德国公司以年薪15万美元聘走,成为该公司在中国区的副总。

微软有一句格言:“没有任何职位是靠幸运获得的。”

只有踏实做事、低调发展,你才能一步一步收获好结果。

生活中,很多人得了一份好差事,却很少懂得去重视它,忙着拉关系、找贵人,却没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某著名国家电力机构有一个提副处的名额,主要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跟局长关系“最铁”、业务水平一般的小黄,另一个是业务能力超强、在同事中口碑不错的小夏,结果局长最终提拔了小夏。

领导不是傻子,不会光看你给他好处的多少决定是否会把好事给你。

明朝首席奸臣严嵩,除了会给嘉靖皇帝写青词外,连当内阁首辅的格都不够,之所以能够把持朝廷二十多年,是因为他会用人,把重要的位子上都放上自己提拔的合适人选,因而贪墨多年遭遇多次弹劾而不倒。

严嵩选人时心里头很清楚:没啥能耐的人,多要钱给他小官做;能力一般的,多要钱给他地方官当当;有安邦之才的,不要钱也要重用,以礼待之,争取培养成门徒,为自己退休后留后路。

在重要岗位一旦用错了人,领导者的麻烦事就会很多,甚至有可能丢掉乌纱帽。

说一千道一万,业务水平不行,领导肯定不会给你提干的。

法国小伙子罗伯特·胡雅特,当初是懵懂地进入餐饮业的。

母亲托人把他安排到巴黎一家大饭店当学徒,胡雅特当时只是浑浑噩噩,这样的工作状态,显然离成功的机会很远。

学徒期结束后,饭店安排胡雅特做一名侍应生。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胡雅特意识到要想在这一行有所发展,就要有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这样才好与客人们自如交流,于是在工作之余,胡雅特开始自修英语。

三年后,饭店要选派几个人去英国实习,胡雅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跑到总经理办公室,说已经自学多年英语,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希望能够得到这次机会。

总经理被他流畅的英语口语打动,给了他这次宝贵的机会。

胡雅特非常高兴,因为三年来下的苦功没有白费,帮助他赢得了这次宝贵的机遇。

在英国实习“镀金”一年后,胡雅特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跟客人沟通,因此得到提升,由侍应生升为领班。

紧接着,德国一家五星饭店要求跟胡雅特所在的饭店交换一个服务人员实习,胡雅特得知这一消息后,再次来到了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根据胡雅特以往的突出表现,答应了他的要求。

当时正值德国旅游业不景气的时期,饭店的经营业绩不佳,胡雅特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如果自己能多招揽游客,无疑会使自身价值大大提升。

胡雅特利用饭店过去的客人资料,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内容的信函寄给不同的客人,并在卡片上印上精美的图案,根据客人不同的喜好,在信函里介绍饭店的特色服务,以全新的营销策略吸引老顾客的眼球。

这一方法使观光客人数大为增加,帮助饭店平稳渡过了这段萧条期。

实习期满后,胡雅特回到巴黎的原饭店,由于德国饭店老板的极力推荐和业绩突出,被提升为饭店业务部副经理。

在具备法语、英语和德语三种语言能力和综合法律知识后,胡雅特来到心中向往已久的美国。

为深入考察美国饭店业,胡雅特来到纽约曼哈顿被称为“饭店之王”的华尔道夫大饭店,把介绍信交给饭店总裁,申请一次考察学习的机会。

胡雅特明白,想深入了解美国的饭店业,必须从基层人员的嘴里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于是,副经理级别的他开始干起擦地板的工作。

恰好华尔道夫饭店总裁来餐厅视察,看到这个只见过一面的法国饭店副经理擦地板,好奇地问道:“你不是巴黎来的胡雅特吗?”

胡雅特笑着说:“是的。

我想亲自体验一下,美国饭店的地板有什么不同。”

这次相遇,使胡雅特得到了华尔道夫饭店总裁的赏识,有机会进入美国的饭店业,最终成为美国洲际大饭店的总裁。

胡雅特的经历,值得很多穷人家孩子回味。

当你“内功”不够的时候,不要侥幸奢望机遇的光顾。

经过漫长的实干和奋斗,成功便会水到渠成。

穷人如何站稳职场

初入职场的第一年,无论是从企业还是个人的角度来看,穷人家孩子都要经历碰撞、融合和沉淀这三个阶段后,才能真正地融入公司,磨合期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

这个时候,树立积极的观念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会对你助益颇深,一方面你要下力气熟悉业务,迅速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你要学会察言观色,对同事、上司和老板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基本判断和人际定位,力求尽快融入这群人之中,让这些人很快地了解你的优点。

头一脚如果踢不好,你就会长时间徘徊在职业门槛之外,处境艰难且前途迷茫。

为了不使烫金的文凭、一身的才华变得毫无用处,开始职场之路的你,应该努力做个合格的“新札师兄”(广东话,指刚参加工作或者升职的人),适应多变的职场环境--

1.做事有强项,做人留心眼

职场竞争很激烈,人际关系很复杂,在你上班的地方,每天都有暗中的博弈和较量,如果你做人大大咧咧、做事很差劲,就很容易吃亏、走霉运。

职场是你养家糊口的一亩三分地,更是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平台,职场成败决定你的前途和命运,关乎你一生的走向。

你在职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做事的能力和做人的心机。

学不完的职场智慧,看不尽的别人命运的起起落落,你多问问自己:我在职场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我现在的事业还算顺利吗?

我怎样才能活得更好,赚得更多,升得更快呢?

从步入职场的第一天起,你就该好好琢磨这些问题。

穷人家孩子要有心眼有能力,做事积极谋划、心思缜密,做人从不稀里糊涂,无论职场形势如何变化,始终处变不惊。

为了一定的目的,你要能忍耐,能迁就别人,不以自己为中心,从不计较得失和面子,最大限度地谋求帮助和扶持。

当年的“上海滩皇帝”杜月笙,刚开始做小弟的时候,每次分赃后都把自己领到的钱拿出一部分分给身边的兄弟。

黄金荣感慨地说:“了不得,上海滩的天下早晚是这小杜子的。”

果不其然,多年以后这句话应验了。

在职场上,和同事和上司说话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能在背后拿别人的缺点和问题说事,即使是得罪过自己的人。

常言道:“言及莫论人非”,职场上却要做到“言及莫论人”。

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向错误的对象说了一句正确的大实话,恐怕会后患无穷。

最为安全的做法,还是不拿他人作为话题。

如果有同事将隐私告诉你,说明对方已经信任你,你们之间的友谊肯定要超出其他同事一截。

如果他在别人口中听到了自己的隐私,便会认定是你出卖了他,于是在心里“骂你千遍也不厌倦”,并为以前付出的友谊和信任后悔。

因此,不要随意泄露个人或者他人的隐私,这是巩固职业关系的基本要求。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没有哪个同事敢和你推心置腹,你的人缘也会大打折扣。

2.合群至上,不做“孤胆英雄”

刚步入社会的穷人家孩子,难免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许多年轻人总是习惯于游离于“人事”之外独行侠式地闷头做事,其结果往往是屡屡受挫、不受欢迎。

由于不懂得合作,不晓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失去难得的机遇,还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苦酒都是自己酿的,当你羽翼尚未丰满、潜力没有转化为能力时,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是俨然一副领导模样,对周围人指手画脚或者像个“愤青”一样瞧谁都不顺眼。

说话不要太冲,脾气不要太大,要求不能太高,“你以为你是谁”,当生活赐予你机会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和感恩,不要因为错误的人际交往方式使你总是“跳来跳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罗尼克认为:“成功,需要你投入可观的时间钻研业务,并得到众人的溢美之词和赞赏。”

缺少他人的认可,你的才能便毫无意义。

有的人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无端批评、贬低别人,把功劳全揽于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很难与别人继续合作。

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事业上的成功,20%是基于你的专业能力,80%要靠你的人际关系以及与人合作的品行。”

做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他人的帮衬。

许多时候,机会不是你争取到的,而是大家给你的。

不要小瞧了人际关系的力量,在世上与你同等条件的人才多得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实际上最为愚蠢,必须要树立“让大家帮助我成功”的理念。

“顶夸克”,这项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是由两个实验组的800多人携手完成的;Windows2000的产品研发是由超过3000名软件工程师和软件测试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

如今,成功者既要有一流的个人能力,也要具备一流的人际合作能力。

一滴水放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个人能力的实现,注定离不开人际环境。

不管你是做学术研究还是从事高度竞争的职业,人际关系都与你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任何想单打独斗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在痴心妄想。

古人说得好:“下智者用己之力,中智者用人之力,上智者用人之智。”

单靠一个人的脑袋孤军奋战,再怎么聪明也没有合几人之智来得快。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果没有保罗·艾伦、史蒂夫·鲍尔默等一批帮手的鼎力相助和手下那些聪明绝顶的软件工程师,微软根本不可能成为IT业的龙头老大。

你与同事、上司及下属的关系,决定你未来的发展。

除非你与别人有着良好的关系,否则任何知识技能都不足以使你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做到:不主动侵犯某人利益,不去和某人计较小事;尽量站在某人立场上考虑其感受;认真了解每个人,不低估任何人的价值;虚心向人请教或寻求帮助,注重礼尚往来。

一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个激发潜能的和谐氛围,你的职业之路便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3.给老板结果,业绩是“钱途”的筹码

好莱坞电影《甜心先生》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橄榄球明星在电话里对他的经纪人大声吼:“让我看到钱。”

这其实是老板对所有员工的心声。

当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经纪人被炒鱿鱼离开公司时,他问全公司的人:“谁愿意和我一起走?”

鸦雀无声,只有一个暗恋他的花痴的女人站出来说:“我愿意……可是,三个月后我就能升职了。”

虽然她最后还是跟着汤姆·克鲁斯走了,但是这毕竟是电影情节,现实中谁愿意舍弃即将升职的单位,跟着一个前途未知的穷小子混呢?

现实一点吧,“让老板看到你给他赚的钱吧”。

做出好的结果,就是穷人家孩子赢得老板赏识、加薪和晋升的筹码。

每个老板都渴望那种遇事不上交、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的人。

一家全球500强公司的总裁这样说:“对于业绩出色、执行力强的人,我愿意为他付出任何他想要的待遇。”

给老板结果,不是光说“报告老板,我干了”那么简单。

好莱坞电影《时尚女魔头》中,梅里尔·斯特里普扮演的著名时尚杂志社主编米兰达,对新人的要求简直可以用“残忍”来形容:要求你的事,必须做到,不管用什么方法。

最初,安妮·海瑟薇扮演的新助理安德丽娅被折磨得快要崩溃,差一点就辞职不干,一位好心的设计师前辈提醒她:“你没有资格挑剔上司,作为下属,你的工作就是执行。”

安德丽娅茅塞顿开,后来主编让安德丽娅想方设法弄到《哈利·波特》未出版的手稿给女儿看,她奇迹般地做到了。

在这位挑剔上司的“野蛮调教”下,安德丽娅迅速成长为“无所不能”的助理,职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当时机成熟她去自己喜欢的报社应聘时,这段经历成为她宝贵的财富。

完善到位地执行老板的命令,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不但能赢得老板的赏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你克服困难的能力。

不要总给自己完不成任务找借口,借口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想得到老板的器重,只有全力以赴,把“信送给加西亚”,当然别忘了把“回信”捎回来。

任务到手后要马上行动,不要推到明后天;把新任务和整体项目纳入计划,即使是五分钟内能完成的事也要罗列出来。

越是重要的任务越要理清头绪,分出步骤,这样执行起来才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尽善尽美是一种要求,但不能固执于细节,力图把控工作的进度。

当你确定不能独自完成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帮忙,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可以借的,只要能给老板一个满意的结果,这个努力就是值得的。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泰然处之,老板大都欣赏那些面对危机不动声色的人。

4.说话谨慎,不能“想当然”

在职场上,说话和做事不能想当然。

不动脑子、过于轻率的表达,会让你后悔莫及、吃尽苦头。

“想当然”是害人的,在你不了解真相或者在不冷静的情绪下做出的任何行为都是不恰当的,严重的还会破坏人际关系。

比如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专门派来整顿业务的。

你觉得这下可好了,努力做事的人能得到提拔和重用了,于是你就在新主管面前积极表现,与那些成天“混日子”的人划清界限。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似乎跟前任一样毫无作为。

你很失望,也开始自暴自弃地磨洋工、混日子,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

一晃半年多过去,就在所有人都得出新主管“换汤不换药”的结论时,这个平时看起来一脸笑呵呵的“头头”却痛下狠手把所有不干活、业务不行的人统统开除,能干者直接获得晋升。

当你在“下岗”名单上不幸看到自己的名字时,立刻追悔莫及,主动找主管解释,谁知道主管这样回答你:“小陈呀,我刚来的时候,你的表现不错,业务也很强,后来不知怎么你不好好干了,可能是你看到我不愠不火、无所做为的管理态度有点失望。

其实,我这样做正是为了去伪存真、分清泥沙和金子,不能想当然地拍脑袋决定一个人的去留,如果刚来的时候,我就大刀阔斧地‘严打’‘整风’,相信那些狡猾的‘墙头草’早就伪装成另一副模样了……不管怎么说,你的这种工作态度是要不得的,希望你在下一个单位工作里,能好好干!”

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你能不后悔吗?

事实上,当你不能明确判断出谁是“好领导”,谁是“坏领导”,谁是“好同事”,谁是“坏同事”时,千万别轻易草率地得出定论。

说话不要轻率,做事不能想当然,工作更不要全凭主观。

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老张看起来一脸忠厚老实,也许人家背地里是最“奸”最坏的;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胡处长是你的老朋友,就会对你格外关照;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吴总对你的印象不错,就一定会提拔你;更不要以为你跟王姐的关系不错,就能随便地开玩笑,而人家不会跟你翻脸……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时间”检验真相会特别准确,谎言说多了早晚会让人看出。

想真正看透一个人,就要你长期冷静地观察他,不要在见面之初就想当然地凭主观印象得出结论,因个人好恶发生认识偏差,会使你很容易犯下可怕的错误。

多长时间能“看透”一个人呢?

这没有固定的标准,完全是因人而异,有的“假面具”可能第二天就会被你识破,有的人却要交往十多年后才显露出真实嘴脸。

虽然世上还是好人多,但是别忘了“职场如战场,利益是根本”这句话。

别只顾真心实意地“一头热”,宁可冷静地退后几步,给自己一些判断时间,起码这样你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

职场上,不能完全相信眼前看到的人和事,说话要小心,做事要谨慎,避免出乱子、惹麻烦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与“想当然”和急脾气说再见,你才能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犯低级错误。

5.跟同事保持恰当距离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不仅适于男女之间的感情,同样适用于同事之间的交往。

再好的夫妻相处久了都难免会产生矛盾,同事之间也一样,如果整天泡在一起,很容易发生冲突。

况且同事之间存在着若隐若现的竞争性,最好还是退后一步,保持“安全”距离为好。

喜欢羽毛球的朋友都知道,曾经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上两夺女双金牌的葛菲、顾俊,是世界羽坛难得一见的“黄金搭档”。

从1996年至1999年,她们在国际比赛中配对双打从未输过一场比赛,连胜场次竟然超过100场!尽管两个人的特点和球风都不一样,但技术的互补使得这对组合技术全面、相得益彰,既有力量又不乏细腻,比赛时的默契程度更是令人赞叹。

这对号称“无敌”的拍档,虽然在球场上共同训练十几年,在场外却是私交甚少,不仅不住在一起,私底下竟然只一起吃过一次饭。

这是教练组故意安排的,生怕两位性格迥异的姑娘由于脾气秉性的不同,相处过于亲密而发生矛盾,继而影响比赛成绩。

现在看来,教练组的做法是正确的,由于在生活上极少来往,避免了这两个“性格天壤之别”的女孩发生种种矛盾的可能,保证了两人在比赛场上珠联璧合、锐不可当。

葛菲、顾俊的成功对职场信任的启示是:与同事相处,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

只有在生活中“冷处理”,在工作上“热交往”,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毕竟,在职场上,工作和利益是第一位的,能否成为朋友倒是次要的。

表面上,同事之间是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但是一旦涉及金钱和利益就不好说了。

“同事”是以赚钱和事业为目的走到一起的人,尽管比陌生人多一份温暖,但终究不如哥们之间有着互相帮衬的道义,离开办公室的一亩三分地,谁还不是自己顾自己?

因此,如果不想和同事的关系发生错位或者变味,除了保持适当距离外,也不要随便管同事借钱,也不要轻易借钱给同事,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关系会闹得很僵,还会影响你的形象,影响个人发展。

6.会说更要“会听”

古希腊有句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

最好的职场经验其实是“少发言,用心听”。

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爱说话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上天赐予人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废话。

学会了倾听,能让你获得有益的职场信息。

不久前,李云明被云南某运输公司聘为销售经理,新官上任之初,李云明对公司的具体业务情况了解甚少,恰好有位销售人员向他汇报工作情况并征求具体建议,李云明笑着说:“小许,以你的经验,怎么看这个问题?”

小许看领导重视自己很高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李云明从小许的话里听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心里了解个大概,凭借多年的销售经验,迅速想出一套可行性方案。

经过这样一番倾听式的业务磨合,李云明很快上手,并得到手下销售人员的一致认可。

在担任新职位之初,常见方法就是倾听,通过手下人的分析,迅速熟悉业务,度过新官上任后的第一关,同时也拉近了自己和员工的距离,赢得了好人缘。

倾听,看上去是被动的交流,实际上却能“以不变应万变”,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倾听时,务必要保持专注认真的态度,以谦逊的姿态与人沟通。

对别人的话,要持一种精神饱满和感兴趣的态度,你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如目光接触、姿态放松、某种专著的神情)建立一种积极的氛围,增强对方说话的安全感;在心里反馈对谈论内容的看法,总结说话者的内容,以确认你完全理解他的话;肢体语言力求积极,面部表情要热情,激发其讲话的兴趣,不能只是机械式地点头或者是不理不睬,不时运用简短的应答话语(如“嗯”、“对”、“没错”、“是”、“我明白”),来认同对方的陈述,促使谈话继续进行,加深倾听信息的接收量;保持必要的耐性,让对方陈述完整,不随意插话打断其完整的叙述,等到对方说完后再与其沟通;不能做毫不相关的事儿,如玩弄手里的笔、频繁的踮脚、做某些不雅的小动作。

不宜过早得出结论或者轻易判断,轻易说出结论。

有经验的职场人都知道,言多必有失,给客户下订单时,对方出现沉默,你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说什么。

相反,你要给顾客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作决定。

7.马屁会拍,与上级沟通到位

初入职场,许多穷人家孩子对上级或老板多少有点畏惧心理。

有的人一见到上级就浑身紧张,说话语无伦次,战战兢兢,有的人甚至大老远看见上级,就马上绕道而行。

这种做法大可不必,没事多与上级无障碍地聊天和沟通,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会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好处。

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大城市的2000名主管进行的调查显示,2/3的主管表示他们解雇员工的原因,是因为该员工无法与上级或同事愉快相处。

也就是说,身为员工无论你的能力如何,无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令自身发展受限。

与上司沟通不是刻意接近、过分戴高帽,这样沟通不仅效果很差,潜在风险也很大。

一旦给上级留下华而不实、光说不练甚至说话恶俗的印象,惹得上级生气,后果自然会相当严重。

因此,穷人家孩子要学会与上级进行“无风险”沟通。

原则上,你应该多与上级进行业务上的探讨,以此了解上级的基本想法以及公司最新的信息和动向,这会为你提升工作能力提供很好的参考,少走弯路。

从上级的角度看,企业的发展是靠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的,他自然希望每个员工主动与其交流,贡献个人智慧或者通过思想互动迸出灵感火花。

对于自负的决策型上级,我们没有必要与其“较真”,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无需固执己见,非要说服上级认可。

多与上级沟通,能从其身上学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人家之所以能成为你的上级,总有比你强的地方。

聪明人早就该主动接近上级,留意他的一言一行,了解一名管理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经验,其过程无非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等你以后成为别人的上级时,才能激发手下团队创造出更大业绩,在管理团队方面也会更加到位。

奥普电器董事长方杰,在澳洲留学时选择在澳洲最大的灯具公司打工,每次有机会与上级一起参加大型商业谈判时,都会在兜里偷偷放上一支录音笔,将谈判内容一字一句录下来,回家后反复揣摩和学习老总是如何谈判的。

几年后,方杰成为澳洲第一商务谈判高手。

只要你肯主动与上级沟通,一定能有好果子吃。

上级终究是上级,他与普通同事不能相提并论,与其安全对话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尺度。

不同的上级有着不同的性格、脾气,你要因人而异,了解上级有哪些沟通方面的特点。

一般来说,下面的“共通原则”是你首先需要记住的:

(1)沟通无需刻意,时间不宜过长,语言简洁为主。

身处管理层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人忙事多、时间宝贵、情绪多变、讨厌做作等。

如果上级看你是刻意与他聊天、没事找事、没话找话,并且说些不靠谱的话题,就会态度冷淡、等你灰溜溜地离开;如果上级的心情不好,你还看不出火候,侃得不亦乐乎,难免会收到“逐客令”。

即使上级心情不错,你也不宜长篇大论、婆婆妈妈,最好使用简洁的语言与上级进行短时间的交流,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时刻尊重上级的感受、注意上级的情绪反应,不仅是基本的礼貌,也是拉近与上级关系的最有效方式。

(2)沟通态度不卑不亢。

不可否认,上级都喜欢员工对他产生景仰或者敬畏的态度,但是不卑不亢的态度却能让上级对你尊重。

有举重若轻的大家风度,上级才会觉得你是可培养之才。

无论你的职位多低,都要让上级感受你的礼貌、友善和诚意。

千万不能有意无意地以不屑的口吻对上级说话。

(3)倾听多于自我表述。

与上级沟通,重要的是先了解上级的观点,而不是急于发表个人见解。

有些上级很喜欢主导话语权,等自己说够了才留给你发言的机会,因此中途贸然打断他会使其不悦。

以足够耐心听上级说完后再发言,才会令上级满意。

倾听上级说话时,态度不要怠慢,多用“嗯”、“对”、“是”、“没错”等语气词,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认真地听。

(4)切忌在上级面前贬低别人。

千万不要为了标榜自己而有意无意地贬低同事,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其实最为上级所不齿。

与人沟通时先要把自己放在一边,尤其当你表达不满时,一定要记得一条原则:对事不对人。

(5)有意识帮助上级分担难题。

与上级沟通,最佳的结果是彼此互助。

你应该谨慎、敏感地关心上级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上级所需的建议或者帮助。

当然,也可适时求助上级的帮忙,因为一个人在协助他人展现能力时会产生愉快的自豪感。

通过相互帮助,既满足了上级的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也能令你从中受益,岂非一举两得?

(6)听出上级的“话外音”。

有时候,上级会借着与你谈话之机,了解一些情况或者达到某种目的,这个时候你就要听出上级的真实意图。

比如当公司内部两个上级针锋相对时,一方找你聊天,言辞隐讳地说“我一直很看好你呀”,这时候你要明白人家是在试探你、拉拢你。

如果你觉得这颗“大树”值得一靠,当即表明态度,顺应对方意愿;如果形势不好判断,要保持中立态度,不轻易表态或者装糊涂,前提是不得罪这位上级。

有些说话大咧咧的上级,会牢骚甚多,抱怨某人做事不力,这时候你要保持沉默、不表态,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不会伤害别人。

(7)少向上级讨说法。

在复杂的职场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和公正可言。

你不可能要求上级在有些事情上一碗水端平,要学会适应上级的特权。

如果不知道高低深浅,受点委屈就想跟上级求个公平、讨个说法,下次吃亏的依然还是你,况且有时候你所了解的,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理由。

如果你喜欢“路见不平”,与上级交流时替别人抱不平,那么你很少会有“好报”的,情况严重时还会被“打入冷宫”。

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是最重要的,等你深入了解了公司的文化,慢慢熟悉了上级的行事风格后,就能从容应对了。

在利益纷争的职场中,与上级说话时要用脑子听话、用眼神沟通,既不能把上级的话不当回事,也不能把他们的话太当回事,执行起来要有弹性,该糊涂时一定要糊涂。

说到底,与上级“无风险”沟通,就是在不得罪上级的前提下拉近与上级的感情,为将来事业的发展铺路。

上级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只要你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上级,他一定会给你提供更好的建议,令你的思路豁然开朗。

8.利用空闲时间,加速进步

“时间就是商品”是犹太人的格言,用时间换金钱,用效率换回报,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穷人家孩子初入职场,就要抓紧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多学习多积累,快速提高自己,确保不被淘汰。

想通过工作来挣得前程,就要把点点滴滴的时间看成是浪费不起的稀有财富。

一个人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即使每分钟能读200字,15分钟就能读3000字,一个月就能读90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就达到108万字。

如果每本书平均约10万字,一年他就可以读11本书。

这个数目是比较可观的,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每人的年阅读量。

每天看书15分钟,看似简单实际上能坚持一年而不间断的人很少很少。

为什么柏拉图能成为柏拉图,因为苏格拉底让学生们做晃胳膊的简单动作,只有他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这样意义不大的事他都能坚持下来,更何况是做正确的事呢。

有些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善于把隐藏的时间找出来,用于工作、学习和进步。

真正聪明的人会精打细算、守财奴一样地算计着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把一年的有价值时间变成13个月,NBA著名球星凯文·加内特,从小就习惯于把空闲时间都花在打篮球上,他白天一边上学一边打零工,傍晚时分开始练球,直到凌晨被父母骂回家。

如今即使功成名就、球艺精湛,加内特也每天晚上坚持做2万次跳投,几乎风雨无阻。

美国著名自行车运动员、“环法七冠王得主”兰斯·阿姆斯特朗,他在上学时的时间表是这样的:早晨5点钟起床,6点钟走出家门;6点30分到7点做热身运动;7点至9点半进行日常的自行车训练;10点钟在学校上课,16点下课;16点到19点之间在体育馆继续训练;19点到23点在家做功课,最后上床睡觉。

在别的孩子早晨睡懒觉时,阿姆斯特朗已经开始了训练;当别的孩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时,阿姆斯特朗已经结束训练,骑车回家开始补上一天的功课。

20岁那年,他赢得了全美业余自行车组的冠军。

教练在评价他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有能力把握每一天的时间。”

时间就是加速你进步的最有力武器,成功者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懂得如何算计时间。

穷人家孩子必须学会用分秒计算时间,唯有如此,才能迅速在职场站稳脚跟。

高效利用时间,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没有时间观念、毫无头绪的工作,将使你事倍功半。

职场里,多数人都在做着低效率、低效能的工作,至少浪费全部工作时间和精力的50%。

而你只要将工作效率提高到标准的10%,就能增加约10倍的收入。

坐车、走神、开无聊会议、跟老婆怄气、焦虑、看肥皂剧……这些看似零散的时间,其实都可以用来做那些“没有时间做”的事。

努力做完一天的工作之后再休息,远胜过把今天该做的事推到明天。

不要总抱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多反省一下你的工作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老板雇你是为了创造价值,如果用同样的钱雇别的人,人家能在同样的时间里干得比你多,老板怎么会器重你?

因此要学会高效工作,把工作分出轻重缓急,如果一开始不上手,效率比较慢,不妨利用宝贵的时间恶补一些工作方法,使自己的业绩不至于太差,然后再慢慢提高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