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得部将彼得,从小爱好军事,喜欢阅读中国兵书,为巴伦军中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之将。胡得介绍完军情,彼得道:“赵云、张合部下大多为天竺降兵,战斗力在中国军队中最低,与我军作战丝毫未落下风,说明中国军队整体战斗力非常强悍。盟军全军覆灭,再无侵犯中国的实力,我军只能孤军作战。中国军队向来爱惜战士性命,惯于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对方。如今盟军大败,马超、甘宁两路大军再无后顾之忧,此时正在全速行军,支援赵云、张合两部。中国四路大军兵力达二百余万,为我军兵力的一倍。马超、甘宁两军赶到之前,我军倘若不能击溃赵云、张合两部,则我军危矣。另外,中国军队对我国壮丁毫不留情,奉令征召入中国军队,违命者则遇害,我以为应该动员全国壮丁入伍,增加我军兵力,以免为中国军队所用。“
彼得之言极为有理,因为多有褒扬敌军之语,让胡得内心有些不悦,然而征兵一事,确实为当前增加战斗力的唯一办法。胡得脑中开始筹谋征召壮丁的事情,直到其余将领发言。
胡得之子刊利在场,刊利跟随胡得男征北战,颇有谋略,此时立起道:“中国兵马远征,粮草运输甚为艰难,中国粮草补充,皆为劫掠我国粮草,若是将各城粮草集中运往王城,我国重兵驻守城中护粮,中国大军粮草不继,必然退兵。”
刊利话音刚落,数名将领附和,胡得亦觉得此计可行。彼得提出异议,道:“中国军队劫掠我国粮草以为己用,并非缺少粮草,而是尽量为国内后勤供应减负。中国每次战争之前,必然准备充足的粮草器械,然后发兵。听闻中国粮草此时皆在天竺、西域等郡,若是粮草不继,必然会有重兵护粮而至。若想让中国大军因为粮草不继退军,希望非常渺茫。另外,倘若我国粮草全部运到王城,若是中国大军缺少粮草,必然劫掠百姓粮草以充军用,如此我国百姓必然面临灾荒。再则,中国骑兵行动迅速,机动性极强,若是侦察到各城运道粮草,骑兵前往袭击,运粮队伍如何抵挡?因此我认为此事弊大于利。”
胡得起初觉得彼得褒扬中国兵威,不合心意,刊利所言之计甚为有效,又被他泼了一头冷水,不由有些发怒,道:“你觉得此计不行,你倒提一条好的计谋。”
彼得道:“我军情报工作落后,大军动作张扬,主力部队驻在何处,欲往何处行军,中国军队掌握得一清二楚,此为我军作战不利的最大弊端。我军应当制定保密制度,严密封锁大军消息,让中国得不到我军的任何情报。如此,我军可以避实就虚,集中兵力歼灭中国薄弱环节。我军此时退兵,赵云、张合两路兵马不会驻守此处,必然分军攻打其他城镇,等待中国军队分军以后,我军可以提前部署,合歼其中一路兵,此为上策。”
彼得所言,正中大军弊端,明确了大军战略,胡得闻言怒气顿消。胡得当场传下军令,派出专门小分队,专门肃清中国细作,军中执行严格的保密制度,分成若干内容,重罚违规之人。巴伦军队实行这些办法以后,中国消息来源顿时萎缩,巴伦大军撤退,中国未曾得到一点消息。
巴伦国内根据彼得的建议,发动全国壮丁入伍,复得百万大军,在王城进行集中训练。巴伦国内兵力骤增,财政显得异常紧张。中国水师此时在巴伦后方分头劫掠,这边开支增加,那边收入大减,巴伦国力顿时欲来欲弱。
赵云、张合两将在巴伦大军撤退以后,果然被彼得料中,分兵攻打其余城镇,胡得统领主力隐藏行踪,又派出少数兵力虚做声势,伪装为主力部队。中国消息渠道此时失灵,开始出现许多被动因素。
甘宁、马超两路大军赶到阿蔓之时,巴伦主力已经退兵,赵云、张合两将统领部下攻打周边镇城,两将统兵暂且驻守阿蔓城,等候金旋军令。金旋此时闻知巴伦国内出现不少变化,在虎卫营护卫之下,赶往阿蔓城就近指挥作战,应对战争出现的新变化。
胡得统领巴伦主力,此时正在赵云大军周围撒网,准备将赵云部一网打尽。赵云因为得不到巴伦主力消息,不敢过于大意,攻下阿联城之后,在城中休养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