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肉是指畜禽一经宰杀,经预冷后,在-18c以下速冻,使深层温度达-6c以下的肉,这种肉虽然细菌较少,吃着比较安全,但在食用前需要解冻,反复冷冻、解冻的过程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无论烧、烤、煎、炸还是涮,都会影响到口感。
和以上两种处理方式相比,马教授更推崇排酸肉,就是在牲畜被屠宰后及时进行冷却处理,使肉的温度在24小时内降到0c―4c,并在后续的一系列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以抑制肉中酶的活性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肉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口感更好,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也要高得多。
对于这种经过排酸处理的冷却肉,来自于21世纪的杨昆自然不会感到陌生。
后世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所谓冷鲜肉,其实就是排酸肉。
在杨昆的印象里,早在21世纪初,双汇、金锣等肉类加工企业就已经开始引进、推出各自的冷鲜肉产品,经过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排酸肉在国内鲜肉市场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虽然受工艺设备、成本和消费者购买习惯所限,还达不到像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将近100%的普及率,却也成功地将冷鲜肉的健康消费概念灌输到了大众的脑子里。
杨昆不惜投巨资上马低温冷冻库,也是受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只是脑子里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具体的概念而已。
这一点和马教授的思路可谓不谋而合。
对于杨昆的“远见卓识”,马教授表示赞赏,同时表示,排酸肉对肉的加工工艺要求很高,除了必须在屠宰后及时冷却排酸外,对相应的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温度控制也有严格的规定,这些步骤中只要有一个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叫真正的排酸肉。
这样一来,相应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就要进一步增加。
对此,杨昆表示:“我要做的是品牌,要把喜羊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就不能只顾这些蝇头小利,必须从起步阶段就和那些短视的餐饮企业拉开距离。”
双方越谈越是投机,杨昆便正式向马教授发出邀约,想聘请他为喜羊羊畜牧基地的总工程师,全权负责该项目的筹备和运营工作。
对他的诚意,马教授表示欣然接受,同时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身体以及还在别的企业兼职等情况,不可能全身心地扑到这个项目上,为此,他向杨昆推荐了几名得意门生,请他们代为出面奔走,负责具体的筹建、施工和监督工作。
在马教授的书房等了半个小时,杨昆见到了他这几位弟子。
两男一女,年龄差不多,都是本邺河地区的学生,今年大三,名义上还有半年才大专毕业,其实已经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
选择农大就读的学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家里有门路、有关系,到这里混几年,混个大专文凭好安排工作,另一种就是他们这样的农村子弟,勤学苦读,只为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给父母、自已谋一份出人头地的希望。
然而,对于李彦东、赵小松、冯秀娟等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们来说,想要凭一本可怜的农业大专的毕业证敲开机关单位、哪怕是畜牧局这种边缘单位的大门,希望也是太过渺茫。<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