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江湖郎中,行骗江湖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朱熹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以上引用的是江湖郎中的寓言故事,而民间又常常将江湖郎中与卖狗皮膏药的人联系在一起。卖狗皮膏药的人与江湖郎中十分相似,他们虽说没真本事,但也有那么一点点蒙人的雕虫小技,再加上他们高超的骗术,行走江湖,骗人钱财,往往得手。他们之所以行走江湖,飘忽不定,是因为他们明白,正因为是行骗,所以必须平凡的走动,以免被人抓个现场。将刘备与江湖郎中比较,也是十分相似的。不能说刘备一点本事也没有,只是他那点本事与他匡扶汉室的理想比较起来,不相称。所以,刘备要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不得不装仁义、装孙子,以此江湖行骗。下面从四个方面揭露刘备的江湖骗术。
第一节、本是奸雄
社会现在流行一种作法,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提干抑或晋级、评职称都要填一张履历表。为什么要填一张履历表呢?就是用人单位会通过这张履历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对其本人作出判断。一般来说,只要你提供的履历表是真实的,那么依据履历表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我现在为大家提供一份刘备真实、可靠、较为详细的履历表,你就可以判断刘备到底是“天下枭雄”还是“天下奸雄”了!
刘备从东汉末年大动荡的背景下起事----组织义军征讨黄巾农民起义军,这段经历曲折、动荡不安。先是跟从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军有功,弄了个安喜县县尉,后又因鞭笞督邮丢了官。不久又攀上了都尉毋丘毅“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这一段经历,居无定所,无明确作为,所以略去。主要履历从跟随公孙瓒开始:
一、刘备与公孙瓒
刘备是怎么搭上公孙瓒这只船呢?
刘备和公孙瓒是同学,比公孙瓒小几岁。读书时,两人关系很好!刘备视公孙瓒为兄长,任高唐县令的时候,县城被黄巾军攻破,由此去投奔已为中郎将的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看在老同学的分上,表其为别部司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御冀州刺史袁绍。多次立有战功,由此暂时代理平原县令,后又兼任平原相。按理说老同学对公孙瓒是有情有义的,在刘备无所安身时,不但接纳了刘备,还上表为其申请了官职。后来又晋升为平原县令,但刘备却不安心,跑到了徐州陶谦那里。跑到陶谦那里也就算了,却用尽心计离间公孙瓒与赵云的关系。本来赵云与公孙瓒的关系就不那么铁,经刘备多次暗示,赵云终于离开了公孙瓒,走到了刘备一起。赵云的本事大,大家是知道的。公孙瓒与袁绍作战时几乎丧命,幸亏赵云相救才打败了袁绍,捡回了一条性命。可见赵云之于公孙瓒多么重要。公孙瓒就这么一根擎天柱,可惜也被刘备挖走了。
二、刘备与陶谦
刘备到徐州牧陶谦那里,是因为徐州牧陶谦杀死了曹操的父亲等一干亲戚、家人。曹操为报父仇,带兵血洗徐州。在这一种紧迫环境下,刘备去徐州解救。刘备这人运气好,来到徐州,写信给曹操,劝说曹操撤兵。曹操本来就看不上刘备,对刘备给自己写信,劝自己撤兵嗤之以鼻,并说“刘备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但此时,曹操的后院,兖州出了变故。吕布被李傕打败后,来到了兖州。陈宫与张邈也叛变投靠了吕布,兖州几乎都成了吕布的了。此时,曹操不得不撤兵回家救火。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才卖了个顺水人情给刘备,但陶谦不知道详情,还以为是刘备退兵有功。要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死活不肯接受。对此,《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第十二回进行了大胆演绎,歌颂刘备多么仁义。陶谦再三让徐州,刘备都不为所动,最后是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半推半就地接手了徐州。为了歌颂刘备的仁义,《三国演义》还作了大胆铺垫。按《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到徐州去是因为刘备当时与田楷共为公孙瓒防御袁绍进攻,一同驻扎在东面的齐国。陶谦向田楷求救,田楷带着刘备一起过来了,到徐州后陶谦给了刘备四千士兵。事后田楷回去了,刘备就留在了徐州。而《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却交代此时,刘备正在北海孔融那里,替孔融征讨围城的黄巾军。孔融建议刘备同往徐州解救陶谦,刘备说我到公孙瓒那里去借几千人马,随后就到。对此,孔融不太相信,怕是托辞。刘备说了句令所有人不能忘怀的一句名言“圣人仁: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这是一处铺垫。第二处是刘备到公孙瓒那里借兵,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瓒曰,‘曹操与君无仇,何苦替人出力?’玄德曰:‘备已许人,不敢失信。’”由此两处铺垫,刘备的仁义、诚信形象就完备高大起来了。此时的刘备不但向老同学公孙瓒借兵两千,还借走了赵云。
除了这一段话是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与诚信外,经《三国演义》的作者大胆演绎后,刘备不接受徐州也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那样。“孔文举令备来救徐州,为义也,今无端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备为无义之人矣。”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不接受徐州并不是为义也,而是害怕。“陶谦死,糜竺率众人迎先主,先主不敢当”。有两点理由可以证明先主不敢当。第一点理由是众人都劝说刘备接手徐州事务,刘备说了一句话:“袁术近在寿春,这个人家里四代人出了五个三公,天下的人都归心于他。您可以把徐州托付给他。”对此,孔融有一句话“袁术他不是忧国忘家的人。他的先人不过是墓中的一堆枯骨,不值得挂在心上”。这里的意思是“四代五公”是过去式,不可怕。第二点理由,见《三国志。陈群》传,其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当时陶谦病死,徐州的官员想迎纳刘备去做州牧。刘备想去,陈群劝刘备说:袁术的力量现在还很强大,您现在东去徐州,一定要和他争斗。如果吕布袭击将军的后路,将军即使能得到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成功。”刘备最终还是东去徐州,和袁术打了起来。吕布果然袭击了下邳,又派兵帮助袁术大败刘备,刘备十分后悔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陈群是当年刘备任豫州刺史的别驾,由此可以看出刘备不是不想要徐州,而是十分想得到徐州。不要徐州不是出于“义”,而是害怕守不住。
三、刘备与吕布
徐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再加上人口多,地方富裕,谁都想要。刘备来到徐州等于是坐到了火药桶上。先是吕布来了,吕布是在兖州被曹操打败后,无路可走时到徐州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讲吕布到徐州,刘备认为吕布是当今英勇之士,出城三十里迎接,并打算把徐州让给吕布。其意思是突出刘备的至仁、至义、至信。而《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的内容有这样的叙述“布见备,甚敬之……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悦”,由“外然之而内不悦”可知,刘备只是表面上与吕布应酬,而骨子里却看不上吕布。由此可知,刘备不会如《三国演义》叙述的那样要拱手让徐州于吕布。我们都知道吕布为人也不怎么地道,刘备让吕布屯军小沛是有恩于吕布,吕布却乘刘备与袁术交战时乘机端了刘备的徐州老窝。不过后来,吕布为刘备做了两件好事。一是刘备与袁术作战,最后落得无家可归,无粮可食,以至“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悲惨景象。此时,刘备求救吕布,吕布接受了刘备的投降,让其驻军小沛。这是《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而《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的说法是刘备引兵东取广陵,被袁术劫寨,折兵大半,回来时遇上吕布之使,邀请刘备回徐州。二是在袁术遣三万大军围攻刘备时,刘备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向吕布求救。吕布化解了这次危机。那就是著名的辕门射戟的故事。可是后来,刘备又不安心小沛,在那里不断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又抢走了吕布托人买的战马。由此,吕布恼怒。吕布派高顺打败了刘备,并再次掳走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后来曹操帮刘备打败吕布,并将吕布活捉去,吕布求刘备在曹操面前“发一言而相宽”。当曹操问刘备怎么处置吕布时,刘备回答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吗?”意思是说吕布反复无常,处死不足惜。吕布目视玄德,大呼:“是儿最无信者”。这段故事记叙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三国志。吕布》传也有同样的记载。
四、刘备与曹操
刘备与曹操的关系十分纠结。我这里主要讲赤壁之战前,刘备与曹操的关系。
刘备与曹操早就认识,《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英雄记》讲:“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兵会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这里可以看出,刘备与曹操早年志同道合。后来,刘备被袁术、吕布打败后,曹操都出手相救,刘备先后两次投奔曹操。
第一次是“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于盱眙、淮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侯”。这是《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这是曹操从道义上支持刘备。而《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据此演绎出“二虎夺食计”,企图借此计离间刘备与吕布的关系,让其火拼。此计不成又生出“驱虎逐狼计”,挑拨刘备与袁术的关系,企图借袁术的力量消灭刘备。这与《三国志。先主传》明显不同。《三国志。先主传》是“袁术来攻先主”,袁术是主动进攻,而《三国演义》是“却说袁术闻说刘备上表欲吞其州县”,是刘备主动进攻。如果真有此说法,就不会有曹操第二次、第三次相救刘备了。
曹操第二次相救,是刘备经吕布同意,驻扎在小沛,不但大肆扩军,还抢走了吕布的战马。由此恼怒了吕布,被吕布打败。逃到曹操那里。曹操不但没有采纳谋士处决刘备的建议,还厚待刘备,表荐刘备为“豫州牧”。以兵三千,粮万斛,使往豫州到任,并向东进攻吕布。这段故事,《三国志。先主传》与《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叙述的基本相同。
第三次是曹操帮助刘备打败了吕布后,刘备又回到了许昌曹操那里。《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记载的:“助先主围吕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甚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并让刘备见了汉献帝,通过查阅宗族家谱,认了“皇叔”。曹操先后三次出手相助,特别是第二、第三次,是帮刘备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如果刘备是一个仁义至信的道德君子的话,应该是感恩戴德的。刘备是怎样对待曹操的呢?不说早年为了陶徐州差点与曹操干戈相见,就是后来刘备也不为这一切所动。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之人,尽管曹操给了他很多。那些都不是他所要的,他所要的曹操给不了。他也知道了曹操的心事,为了麻痹曹操,弄了一块荒地,终日侍弄蔬菜,以此掩饰自己的狼子野心。后来终于逮了一个机会,曹操同意他带兵讨伐袁术。刘备借这个机会逃跑了,逃跑时慌慌张张,以致关羽、张飞也大惑不解:“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张?”玄德告诉他们:“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跑到徐州,迫不及待的杀死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并占领了徐州。
五、刘备与袁绍
到了徐州,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闯了大祸。曹操一怒之下,派兵攻打徐州。刘备丢下关、张兄弟,还有老婆、孩子,逃到了袁绍那里。袁绍父子是怎么招待刘备的呢?
先是袁绍的儿子,青州刺史袁谭“将骑迎先主”。谭“驰使白绍”。后是“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绍父子倾心敬重”。而刘备是怎样对待袁绍的,不说早年刘备帮公孙瓒进攻袁绍,差点要了袁绍的命。也不说其二弟关羽帮助曹操杀死了袁绍的两根擎天柱——颜良与文丑。就说刘备当下是怎样对待袁绍的。一是在袁绍那里,以召集逃散的士兵为借口,不断地招兵买马。驻扎一个多月,就召集了几百人的队伍。二是背着袁绍与关羽联系,关羽也回到身边。三是见到袁绍与曹操相拒官渡,大势已去,暗地里做准备离开袁绍。最后见袁绍大势已去,被曹操打败,无处可走的情况下,跑到了刘表那里。在刘表那里,袁谭被曹操追赶得无路可走时,向刘表求救,希望刘备从中帮忙。刘备将袁氏父子的好处忘得一干二净,不但没有帮袁谭求情,反而为刘表支招,写了两封没有用的信,分别把袁谭与袁尚奚落了一顿。
六、刘备与刘表
到了刘表那里,同样也是受到了热情接待和实质性的帮助。所谓热情接待,《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写的:“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刘表亲自出城迎接,用上宾之礼对待先主。所谓实质性的帮助,《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交代的:“差其兵使屯新野”。加强他的兵力,让他屯驻在新野。既给他扩充了部队,又给了他地方。由此可见,刘表是真心实意欢迎刘备的,对其帮助也是真心实意的。但刘备是终不为人之下,吃人家的,拿人家的,却还是要挖人家的墙脚。一句“荆州豪杰归先主者甚多”就可看出。由此,刘表起了疑心,暗中防备,让刘备驻守博望坡,在那里抵御夏侯惇、于禁的进攻。见《三国志。先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