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高兴的擦了擦泪,说道:“还是炯儿与哀家最亲”,顿了顿,又说道:“哀家已经上书你父皇,自请南下中都,为祖宗守陵去了”。说罢竟然微不可觉的朝他眨了眨眼,又说道:“那日之事,哀家答应了”。
朱慈炯已经忘了怎么从仁寿殿出来的,张皇后对他眨了眨眼,周围的宫女们都低头侍立一旁不可能瞧见,但自己是千真万确的看到的,如此说来,顾御史上书这事从头到尾都是张皇后自导自演的,可笑自己竟然还被傻傻的要为张嫣报仇。
张嫣导演的剧情也越来越精彩,先是崇祯驳回了张嫣南下守陵的请求,然后张嫣为证清白,深夜悬梁,“幸亏”被宫女发现的早。陆续又有言官上奏请南迁懿安皇后,随着闯贼攻克大同,上奏的人也越来越多,连礼部都有人上书附议。“伤国克叔说”似乎越说越像是真的。
不久大同失陷,京师宣布戒严,崇祯于中左门召见陈州诸生,为首的张鑻上书,请太子去南京监国,崇祯没有回应,之后指责张嫣的奏疏倒是更多了。崇祯回想国事,从天启年间开始,全国大灾不断,农民军是此起彼伏,剿之不尽,到如今京师危难,不由得有点信了。
接着国事是每况愈下,接着是宣府告急。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给崇祯上书,劝崇祯南迁。崇祯对着内阁大佬们明言:“国君死社稷”,试图以此坚定人心。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上奏请太子去江南抚军,却被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大声打断:“奉太子去江南,你们意欲何为!想让唐肃宗灵武称帝的旧事重演?“崇祯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一听这话就绝了让太子南下的念头。朱慈炯听说后也只能微微叹气,心说也就只有张皇后自毁名声的手段才能让崇祯不起疑心了。
然而崇祯是不会轻易让张嫣南下的,一是面子问题,治国是男人的事情,牵怪到女人身上是不符合崇祯的个性的。二是崇祯也是读书人,子不语怪力乱神,面相这种东西还是将信将疑的。三是张嫣是自己的长嫂,俗话说长嫂如母,况且当初是张嫣促成的自己继位,令张嫣南迁在崇祯看来是对嫂子的侮辱,心里会有愧疚。
但很快,钦天监又给这火添了把稻草,上书称:“帝星南移”,这是个顶个的不祥之兆,大致意思是皇帝可能有难,钦天监还说:“当移灾星,或有可为”。
崇祯终于妥协了,但还是不愿给人口实,称张皇后:“初居慈庆宫,去岁改迁仁寿殿,于礼有亏,朕心甚愧,诏令留都有司修缮宫室”,下诏让张嫣住到南京坤宁宫去,“与皇后尊号相称”,算是自己给自己圆了个谎。谁都知道南京皇宫两百年来只有留守的太监和宫女住着,比北京的冷宫或许还不如。
之后,顾孝谦在诏狱中“病死”,张父太康伯张国纪助饷三万两又被加封为侯爵,又赐张皇后内库宝珠一万、珍玩两万,金银若干,“灾星案”至此终于告一段落。崇祯下旨命礼部议定吉日,命有司议定送行礼仪,命天津巡抚、镇守太监督办南下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