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玄宗怒火重燃,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
李林甫想把太子李亨拖下水。玄宗却不糊涂:“太子久居宫中,怎么会与外将来往?”太子又躲过一劫。
玄宗又征哥舒翰入朝,有人劝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营救王忠嗣,哥舒翰坦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其正道将丧,多贿赂又有什么用。”于是只带一个包裹入朝。
玄宗与哥舒翰谈得十分投机,他让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担任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任陇右(今青海乐都)节度使。
临别时,哥舒翰把此行最重要的事说了出来:“王忠嗣将军一向忠心爱国,绝无异心,请陛下放了他。”
玄宗说:“此事已有结果,不必多说。”
哥舒翰请求:“若他真的有罪,臣愿意用自己的全部官爵为他赎罪。”
玄宗不理。
玄宗转身离开,哥舒翰一路叩头相随,跪地哀求玄宗,鲜血染红了地面。他拉着玄宗的后襟,言辞慷慨、声泪俱下:“请陛下将我和王将军一起治罪吧。”
玄宗看着一脸血泪的哥舒翰,他想起大臣们津津乐道的事迹,他的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
与吐蕃激战时,唐军阵营里突然冲出一个彪形大汉,手握长枪,追击敌人。这时,他的前方出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大汉将长枪搭在他的肩上,怒骂敌人。敌人回头,大汉便用枪刺中其喉,往上挑起三到五尺高再落下,没有一个不死的。少年就下马斩首……敌人从此闻风丧胆。
这大汉就是哥舒翰,少年是哥舒翰的家奴,名叫左车。
玄宗不会不记得那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诗: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如此有影响力的猛将,玄宗怎能治他的罪呢?他又想起忠嗣的名字还是自己赐的,他怎么会是反贼呢?这不是打自己的嘴巴吗?
玄宗扶起哥舒翰,为哥舒翰擦眼泪,说:“你是指挥千军万马、让敌人心惊胆战的大将军,你看你,怎么像小孩子,哭成这样,若是敌人知道了,会笑话的。朕知道你是忠臣,你的要求朕都答应。你可要为我们大唐守好边疆啊。”
哥舒翰破涕为笑,说:“谢陛下,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玄宗有感于哥舒翰的赤诚,明白了王忠嗣是冤枉的,终于高抬贵手,仅以阻挠军功的罪名将王忠嗣贬为汉阳(今湖北)太守。
在这之前,玄宗曾因为同样的原因,毫不犹豫地杀掉了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婿,能够如此对待自己抚养过的王忠嗣,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经过这件事,朝廷上下对哥舒翰交口称赞,都认为哥舒翰侠义而勇壮。
天宝七年(748),经权衡后王忠嗣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749)无病暴死,年龄为四十五岁。大唐一根栋梁,就这样折断了。如果王忠嗣健在,安禄山哪敢造反?
王忠嗣被贬以后,无人再敢忤逆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心愿,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后,当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在青海(今青海湖)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军的眼皮子底下,吐蕃人不甘受制,乘着大雪冰封,攻陷此城,唐军奋起神威,很快夺回了这座桥头堡。
哥舒翰再建一座应龙城,与神威城互为掎角,在此城派驻了两千人,战势由消极防御变为主动进攻,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哥舒翰手中。
唐军节节胜利,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为了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就算血流成河,玄宗也在所不惜。石堡城的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城中,雄伟坚固,易守难攻,一向为吐蕃军的前沿阵地,唐军多次试图夺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这次,玄宗势在必得,将朔方、河东等地十万多士兵统归哥舒翰指挥,以倾国之力,奔袭石堡城。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一场攻坚战打响了,唐军加上突厥降将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万三千人,而吐蕃守军仅仅数百人。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吐蕃人据险而守,他们贮藏了足够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
唐军猛攻数日,死伤枕籍,仍然不能得手。哥舒翰焦急万分,他要杀一儆百,拿攻城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