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舞台达人秀、一展英姿傲千古
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唐朝的第二位皇帝。父亲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的名字含义为:济世安民。唐朝建立初期,封为秦王,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几个异心兄弟给杀了。继位后,亲贤臣,远小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人。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还被尊称为“天可汗”。
二,隋末社会大动荡,群雄并起平天下
在隋末时期,国家处于乱世之中。“群雄并起为名利,豪杰结心平城息。”先由瓦岗军英豪打着“为国平战乱,为民保家园”的口号,反抗暴隋。后来由李世民将其豪杰收入自己队伍中,从而助自己完成了大业。李世民当时是秦王,地位显赫,却愿与山匪结交为友,可以看出李世民心胸海阔,所谓:“君之之交淡如水”。为了百姓安居,为了国家太平,团结一心,将隋朝与其他叛臣一一铲除。平天下,建霸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世民能够收服人心,为己所用,证明李世民是为才善用。最重要的一点是李世民丝毫没有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心高气傲之举,对于将士们都是一视同仁,绝无二样。从而收拢了许多甘愿为自己死心塌地卖命的行中豪杰,扩大了军队,鼓舞了士气。
三,征战沙场先试足,冷静行事常告捷
李世民在战斗中非常注意战前侦察,既没有因为敌强我弱而恐慌不已,临阵脱逃;也没有因敌弱我强而眼高手低,高傲轻敌。
李世民在每次战斗中总是身先试足,亲自带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有踹息的机会。从而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之将,选拔良才,结交贤能异士,何愁胜利不来。李世民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奋勇杀敌,更难得的是李世民总是先身试足,亲自打头阵,这无疑带动了将士们的士气,增加了将士们的信心,打仗不仅靠人还靠军心和士气,李世民给了将士们一颗镇定药,最后胜利连连。
四,偷鸡不着反蚀米,秦王斩亲为天下
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才华了得,在征战沙场时屡建奇功。他足智多谋,精明能干,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谋臣良将,势力强大。
太子李建成感到自己的地位会收到影响。后来与他的四弟李元吉合谋,想除去李世民这个拦路虎,以致确保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李建成便在玄武门设下埋伏,等李世民凯旋归来进宫之时,对他大开杀戒。太子李建成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好的,天衣无缝。可惜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李世民的谋臣良将颇多,早已将李建成的阴谋诡计看穿,便将计就计,最后在玄武门两军交战之时,将他的兄弟全都杀了,从而为自己争取了当太子的机会。最后李渊让位于儿子李世民,而李世民也顺利继位为帝。
这次的“玄武门之变”看似是太子李建成要暗杀李世民,实则是李世民想借此机会杀了他的兄弟。“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谋臣良将蓄意已久的计策,绝非是偶然事件。李建成的计策弄巧成拙,反被李世民所杀,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啊!可谓:“天作孽,有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五,功成名就选为君,勤政爱民国家定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后,李渊2个月后退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李世民以“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来治国。
1。首先汲取隋亡教训。自身不暴戾无道,还亲执朝政,以身作则树立君主榜样,既不浪费国库钱财,建酒池肉林,也不修豪华宫殿,挥霍无度。提倡节俭,稳定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了国民经济。
2。知人善任,重视纳言。
重视人才,使之国之昌盛之根本。这一点所有帝王都不可与之相比的。虚心接受贤臣建议,从谏如流。这一时期,没有出现一个奸臣当道。而汉武帝时期重用了不少奸臣。这又为李世民在政治上添加辉煌的一笔。后来完善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提供了更便捷之道。“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
3。体恤百姓疾苦。
李世民采取了一些以民为本,减轻徭役,厉行节约,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画面。百姓其乐融融,富裕安康,空前繁荣。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景象。
4。注意法制制度。
李世民非常注意法制,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执法铁面无私,但对犯罪之人慎之又慎,不可冤杀一个好人,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5。结交建立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