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一时,“家庭农场”成为一个新词,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其实,石云峰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与农业专家做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直播室,提到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新生代的吸引力,让新一代农民立足农村发展和生活,甚至要比城里人生活得更幸福”这番话语,不是随意说说,而是经过在石头村中农户实践后而得出的结果。
作为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在第二、三产业大显身手已不新鲜。将物联网与第一产业结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请看2010年8月4日《农村报》发表的这篇文章《鸡司令的华丽转身》:
最近,新兴县石头村民石英文家的养鸡事业走上了快车道:新建的两个鸡舍安装了自动喂料系统,养鸡的数量相当于普通用户的两倍达到13500只,按目前价格,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这么大规模的养鸡场,“鸡司令”手下没有一个“兵”,他的妻子阿丽既是“司令”又是“兵”,他只是晚上偶尔帮帮忙。
石英文家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广东温氏集团的“倍增计划”。石氏集团自2010年底启动养鸡户“倍增计划”以来,至今年7月底,已有约10%的养鸡户实现了“倍增计划”,即在不增加主要劳动力的情况下,养鸡的数量和效益都提高了一倍,共有约4000养鸡户的平均饲养量从2009年的平均每批7500只提高到平均每批1。5万只左右,年均收益从2009年的3。5万元提高到7万元以上。
“倍增计划”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农业如何增效、农民如何增收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一大焦点,石氏集团提出的“倍增计划”引人注目。
传统的肉鸡饲养都是采用人工饲养模式,喂料、清粪、免疫等工作均由人工完成,劳动量大,效率低,人均饲养能力为每批3000~5000只鸡。使用自动供料、自动清粪、环境自动控制等一系列机械自动化系统,或者部分环节使用自动化设备,人均饲养量每批可达10000只以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石英文告诉记者,养了13500只鸡,工作如此轻松,是因为安装了自动喂料系统、使用了机械清粪设备。以往养5000只鸡,每次喂料都要花上半个多小时,而且提着饲料来回走动,费时费力。现在使用升降式自动喂料系统,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次喂料了。此外,由于使用了清粪机械,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鸡舍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温湿度变化情况,也可以通过感应器、信号接收器、互联网,用手机即时接收到异常报警信息。
在传统的肉鸡养殖模式中,小、中、大鸡都是在同一个鸡舍进行饲养,鸡舍周转效率比较低,年饲养批次少(一般饲养3--4批\/年)。为了缩短鸡舍周转时间,提高鸡舍利用率,石氏集团鼓励养殖规模大的养户建设单独的育雏舍,雏鸡和中大鸡分开饲养,提高鸡舍利用率,能够降低疾病风险,提高肉鸡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了“倍增计划”的养鸡户,每年可饲养5批的肉鸡。
为加快实施“倍增计划”,石氏集团设立了“倍增计划”专项基金,补贴给养户扩建鸡舍、安装自动喂料机械和购买清粪机,鼓励养户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石氏集团还积极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为合作农户争取惠农卡优惠,帮助养户解决一次性投入大、资金不足的问题。
“倍增计划”的推进实施是石氏集团对现有“公司+农户”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也是石氏集团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有意义的探索。
《鸡司令的华丽转身》发表后,一时之间,引起国内媒体广泛关注,慕名而来实地考察采访。下面,从各大媒体发表的文章中摘登其中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一个农户年收入20万,比城里人生活更幸福》,以飨读者诸君——
作为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在第二、三产业大显身手已不新鲜。将物联网与第一产业结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44岁的石英文笑呵呵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养鸡已经20多年,没有自动化的时候,只能养5000只鸡,还是夫妻两人一起养。现在可以养1。5万只鸡,我老婆一个人在手机上按按键就搞定了,我自己可以解放出来去垦山,搞搞林业种种树,又是一项收入。”有车有房的温志开指着他那辆车,觉得比城里人生活更幸福。
这是广东省石头村一个普通农户的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