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是否能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禅文化的根基
企业是否能在竞争大潮中稳健、健康地生存下来,这是每一个企业当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存在就有机会,生存是一切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精神对物质的认识活动存在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彼此蕴含的两个方面,即实体认识——真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善的判断。在实践中体验佛教所形成的真实感和道德感,实际上就是一个审美过程。我们追求美与真的结合,要求美与善的和谐,从而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企业和谐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具有深厚底蕴的开禅文化的根基。
1、现代企业呼唤引入禅文化。中国企业管理要想成功,必须要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把现代科学管理与禅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管理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多年来,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中国企业家一直在探求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中不乏成功之例。但是众多的中国企业,因为未能建立与之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以致于先天不足,而无所适从。
从以下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自日本从二战废墟中崛起,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时,号称“管理王国”的美国人惊诧了。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前往日本探讨,才发觉日本管理的特色在于重视管理哲学。当然,日本人并没有排斥美国管理,一半是执著地把握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但从未变成西化;一半是充分吸收中国禅文化思想的精华,强调人本管理的真善美思想,形成管理哲学。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儒家、佛家思想。日本可谓是中西结合的最佳典范。因此,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的禅文化精华,人格的修炼,先做人,后立事。我们无法期望一个饱学科学管理而没有胸怀、自私自利、无信无义、浮躁志短的人去带领一个企业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应该兼收并蓄、内方外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正所谓,管理之妙,存乎一心。
2、禅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基。真善美是禅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三个主要的价值范畴,它们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真是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内容,凡是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及其本质的东西,都是真;善是人们实践的最终目的,凡是符合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美则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评价的社会现象。
企业,作为以经济利益为主体的经营组织,在实现其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真善美的文化管理策略,进而达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呢。首先,组织领导者是企业的核心缔造者,他的行为与思想将直接对企业的管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领导者既需要魄力和权力,又需要胸怀和宽容,需要刚柔并济,其组织的团队成员需要个性互补,能力互补,知识互补,有思考决策型的,有冲锋陷阵型的,有默默耕耘型的,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和谐——企业旺盛的法宝
现代国际学术公认:最提倡和谐的古代圣贤是孔子。古代圣贤擅长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气生财,关键是一个“和”字。必须强调,和的重要性决不仅仅表现于能够生财,而是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览古今,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而度量狭小者,不仅于他人没有好处,就是于己也是没有好处的。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在面对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存在管理模式不规范操作,思维和方法等很多东西充斥着他们的视觉和思维。或许他们真的要用“禅”来让自己静下来,好好思考,怎么才能让自己在这个状况下生存下去,发展得更好。
日本的企业精神受到了中国唐宋以来禅文化的深巨影响,再加上西方的科学思维和管理,才有了日本今天的成就。
中国禅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内在的充实和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在能否起用、起用的大小如何,就在于内在是否充实、充实的大小如何。
最后,冯烽归纳:禅文化在某一时代,某一阶段,更注重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行愿。
这种行愿最终要落实到我们的民族国家、社会上面,不单是个人上面。众生成就,你我才成就,国家社会成就,你我才成就,老百姓成就,企业才算成就。
日本人活学活用了中国的禅文化,把禅文化的精神充分地融入到他们自己的企业之中。其中最典型的是铃木正三,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战国时期末年,日本的社会正由混乱走向建立秩序的过渡时期。
铃木本人做过武士、官僚,最后出家,他在当时提出如何缔造一个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