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吗?”他的声音有一种压抑的痛楚。“眼看着一切的不公正。我们无能为力,眼看着一切的灾厄。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吗?”
风劲节轻轻地笑:“卢东篱,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你这么多年的努力,都做过些什么?我们在定远关,流了那么多血汗,又在做什么呢?我们一直都在做啊……”
夕阳下,他的眼眸亮如星辰:“我们一直都在做,尽我们的能力,在我们地手可以够到的地方,在我们地眼可以看见的地方,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去做该做地事。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很多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仍然在努力着。尽管,在一个如此黑暗的世界中,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加起来,可能只是苍茫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水花,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我们确实在尽我们地力量,做我们该做的事。也许就算我们用尽了力,流尽了血,付出了整个生命,甚至让我们地后辈也同样为此付出,我们期待的美好世界,我们依然看不见,但是我们做了一切我们能做的事,在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坦然说,无愧此心,不负此生。”
他的声音轻柔,他的语气平和,然而,卢东篱只怔怔得听他说,渐渐得,马蹄声,风声,行人的脚步声,对话声,远处鸟儿的鸣叫声,甚至自己的心跳声,呼吸声,都已隐然不觉,天地间,便只剩下,风劲节那平和宁定的声音。
“东篱,你相信我吗,总有一天,总有一天,真正的公平,将得以实现。不再有昏主,不再有暴君,站在国家最高点的人,必然是最贤 能,最有人望的。官员们不能肆意欺侮百姓,而百姓却可以光明正大地指责官员的失职。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国家可以富有强盛。然而,这样的光明,要经过很久,很久的黑暗,才能看到,这一天,要经历很多很多的斗争,才能到来。东篱,这一切,不是靠一两个清官,两三个英雄就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无数人,无数年无数代得争取和努力,即使所有人为谋求公平公正所做的事,在整个世界,小如微尘,但无数微尘积聚在一起,便是不可撼动的高塔。这也需要所有的百姓所有的民众,去流血,去受伤,只有痛楚,才会让人渐渐醒悟,只有伤痛,才会让他们慢慢地,一代代去反醒,去争取,只有挫折,才会让人磨砺出争取公平敢于抗争的志气和胆色……东篱,那一切总有一天会到来,也许我们看不到,但我们曾用我们的生命,往那座高塔上多添一粒沙,所以,东 篱,我们何曾什么都不做。”
太阳悄无声息地沉入西山,天边最后一缕夕阳,也渐渐散尽了辉 煌。风劲节的话对着卢东篱说,眼神却遥望着那无限远的方向,异样的光辉静静地在他眸中闪烁。
卢东篱只是怔怔望着他,身不能动弹,脑不能思考,完全任由马儿不受控制地向前走,过了很久,很久,才徐徐地呼出一口气,轻轻地 道:“劲
谢。”
这么多生死并肩的岁月,多少次危难中相守相护,他与他,本来早就不需要一个谢,然而今天,他是如此身不由己地轻轻说:“谢谢。”
风劲节没有应答,他依然望着远方,望向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的尽 头。
在那里,有一个叫做风劲节的学生,因着生命太过漫长,所以心灵冷如荒漠,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用最冷酷无情的心去置疑。
为什么史书上有那么多忠臣烈士,他们为什么要用生命去做无聊的抗争,他们为什么抛弃人世间所有的美好,去交换那些根本无所谓的东西?
这世上哪里来这样的好人。
他选择了忠臣做他的论题,他一连数世,都在用不同的身份做好 人,做忠臣,连教授都认同他的努力,所有人都知道这一世结束,他的论文一定通过。
然而,他自己清楚,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忠诚正直,什么才是忠臣义士,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善良,那些疑问,如同毒蛇,在噬咬他的心灵。
学校规定的论文,他可以通过,那么,他自己向自己提出的疑问,时时刻刻拷问着他的心灵,他却找不出半句话可以回答。
直到这一刻,直到他纯粹只是为了劝慰卢东篱,而信口说出这一番话。
然而。他不知道,恍然间破除迷障地,到底是卢东篱,还是他自 己。
他觉得血渐渐在体内沸腾起来,他觉得,温热的东西,渐渐涌上胸膛,他觉得。伸出手,掌中再不是空落落一片,而是切切实实抓住了什么。他才忽然间发现,原来,这么多次的生死并肩,这么多回的携手与共。他真真正正地找到了生命中有什么值得珍惜,值得在意,他真真正正地找到了,那内心深处,千年不止的疑问。
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忠臣义士,所有的执着是为了什么,所有的不悔是因着什么,千百万年来。那划破漫漫长夜,永恒不灭的星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灿亮如花。
其实,不过是一粒砂。
他仰头。纵声大笑。
耳旁传来卢东篱震惊地叫声:“劲节,你怎么了?”
“我悟了,东篱,我悟了。”风劲节倏然发出一声长啸,清朗俊 拔,直入长空,远方几只大雁惊得振翅疾飞,在天之尽头。久久盘旋。
“东篱,谢谢你。我悟了,我悟了。”他如疯似狂一般的叫声,在渐渐降下的夜色中,传得很远很远。
生命从来不曾如此充实,心灵从来不曾如此宁静。
东篱,我悟了,谢谢你。
我那几乎永恒的生命,因你而有了意义。
:
再说一次老套的话,本章依然想向那些过往千百年岁月中,曾为国为民洒血洒泪地英雄义士们,向那些一代代,把中华民族的血性和骨气传承下来的忠臣烈士们致以敬意。
另,我知道,这一章可能特唠叨,特罗索。因为东篱和劲节对瑞王的拒绝,影响了他们这一生的结局,而瑞王即然是个精明能干,很可以有一番大作为的王子,那么,出于为国为民考虑,东篱和劲节为什么要拒绝他呢。
一开始,只是想说明这一点,不知不觉,又有些不能自制地想要讲述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了吧。
其实想要说的,不过是两点。
一是,王子与大臣私结朋党,秘为君臣的正当性(这是在看了很多夺嫡故事之后,忍不住的疑问。)
即使很多夺嫡地故事已被史书,被后世人判定为英雄的壮举,是对天下百姓有莫大好处地行为。如同李世民玄武门杀兄灭弟而成就一代盛世。即使很多夺嫡故事已被当成传奇演绎,其中人物被很多人所喜爱,比如雍正夺嫡的故事,即使我们会一遍遍讲述那些或史实,或原创,或虚构地龙争虎斗,精彩传说,我个人依然觉得这件事,本身是不太正当也很不光明的。
记得以前看李世民的故事,那时的名君名臣,都是一代风流人物,可我最敬重的却是李靖等一批将军,因为他们在面对各皇子的拉拢时,坦然声称,他们是武将,只管作战对敌,只忠于国家,绝不肯参予到天家夺位这样的事情里。
第二是,夺嫡的道路必然是血腥而残忍地。就算是明君如李世民,他手上怕也染了无数无辜的鲜血,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个人可能是个明君,将来有可能会做很多对国家百姓有利地事,那么,他现在的杀戮,就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死在他手上的人就全是活该,就当是为国牺牲呢。
而以此引申出的,就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到底应不应该。
用古人的话就是,损一人而利天下,到底当为不当为。
这两个问题,我曾反复思考,特别是与第二个类似的问题,更曾一再与朋友争论,而东篱和劲节所倾向的立场,正是我的立场,我最后的看法。
但我想,这样的问题,会有更多人,有更多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其实可以很深地一直探讨下去的吧。
我的想法,到底是正确的吗?
东篱和劲节的选择,到底是正确的吗?
他年他日,他们不会后悔吗?
我不会后悔吗?
我迷茫地写下如此罗索的文字,或许,我在想向读者说明的同时,其实也在期望着,有谁能够说服我,告诉我,我的想法,到底是不是对的。
这个,最后的最后,我挥舞双手,再喊那么好象和本章气氛不太合的一嗓子,这个,月票啊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