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第二百七十八章 孺子不可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八章 孺子不可教(2 / 2)

还好因为前几日来买粮的百姓过多,也偶尔生过几场小事故,官府为了确保安全,早就安排有兵丁与衙役来维持秩序,而范仲淹在宣布米粮涨价时也考虑到这点,不仅加派人手过来,还多设立了几个贩粮点,双管文下,才不至于闹出乱子来。</p>

既然是米市,当然不仅只有几家官铺而已,整个城东少说也有好几十家米铺,而众人所在的街道是东城最繁华的,米店也有十来家,其中开门做生意的也有七八间,不过相对官铺而言,这些店铺的米粮要价太高。多出几十文。</p>

哪怕只多出区区几文,在官铺米粮没有耗尽之前,生性节俭精打细算过日的普通百姓宁愿累些,也不会上门购买的,所以相对而言,那几家粮铺店内就显得过于冷清,而店外却排起几条长龙。</p>

长龙连绵不绝,源源不断,站在高楼之上,极目运眺,依然看不到尽头,家人不由生心感慨,叹声说道:如果有一半人来帮衬我们的生意,那大伙下半生就不用愁了。</p>

哈哈,古兄不用着急,再过几日定然会如愿以偿的。</p>

说的也是,看这情形,官库米粮定然撑不了多久,到时候。说到兴奋处,得意的笑声溢满高楼,亲眼看见官铺涨价,众人再也没有怀疑,如果不是为了在人前保持风度,恐怕早已手舞足蹈起来了。</p>

章兄,事已至此,我们也该开门做生意了吧。眼前热闹的景象,让不少人心中躁动不已。</p>

还是那句话,不急于一时。章东主显得很淡定,微笑说道:米粮才刚刚涨价而已,还没到火候。</p>

章东主言之在理,鱼儿才咬饵,还没钩住,不稳,如何能钓得大鱼啊。</p>

大家都不笨,仔细一想就明白过来,粮价网涨,百姓还没有缓过神来,出于节俭成自然的习惯,宁愿排队等候,也不愿多花冤枉钱,可是当过了段时间之后,心情就变得烦躁不安,特别是排在后面的人,等待过久,耐性一点点被消磨,到了最后,肯定有人受不了,愿意多花钱购粮而归。以摆脱这种心态。</p>

见到众人无声微笑,以为是在嘲讽自己,家人讪笑辩解道:让大伙见笑了小弟只是怕夜长梦多而已,毕竟那范也不好相与之辈,谁知道他会突然整出什么花样来。</p>

兄长尽管放心,鱼儿已然在池中,难道还能游出去,变成过江龙不成。一语双关,众人会意,哄然而笑。</p>

不然,洪兄担心的也有道理。章东主笑了笑,轻声说道:不过确实不用担忧,刚才在下已经寻人打听清楚,他依然没有任何动静</p>

嗯,我也收到风声,这几日他时埋于案卷之中,除了偶尔接见下职官员,过问赈灾情况外,再无其他动作,还在等朝廷拨粮的批复,显然是无计可施了。</p>

这些人在杭州城中经营已久,官衙之中自然有内线,虽不敢说对范仲淹的私稳了如指掌,但要想知道他平日里的一举一动,却也是件简单的事情。</p>

终究是老了,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困守于城,想有所作为,难。有人断然说道,语气之中似乎有一丝愕怅感叹</p>

众人暗暗点头,深以为然,按照范仲淹以前的性子,赴任这么久,新官上任那三把火早就已经烧完了,而如今却平平淡淡,一点动静也没有,想来是年迈气衰,经不起贬谪之痛,就此消沉了吧。</p>

或者有人会觉得奇怪,既然他们明白朝廷迟早会拨粮赈灾,那为什么还表现得如此淡定从容,好像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而事实的确就是这样,都说是拨粮赈灾,那粮食当然是用在赈灾上面,谁人敢买卖。</p>

况且宋朝疆域那么大,不仅是杭州,每个地方都有可能生难以预料的天灾,根本不可能存在天下太平大治的时候,为了应对这些生或即将生的灾难,朝廷固然是建造不少太平仓广惠仓之类仓库存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但也不可能仅只为一个州县的灾难而倾全国之力赈济,就算是拨粮,肯定也是有限度的。</p>

当灾难生时,地方上报请示,朝廷最常用的作法就是,根据地方受灾情况,及人口多少,综合考量,只拨给够能基本维持百姓生命的数额,只会少不会多,所以就算朝廷的赈济粮运到,也影响不了粮价。</p>

想到当年范仲淹豪气凌然挥斥方道的风集,众人固然对他的所作所为恨得咬牙切齿,心底深处却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敬佩,而如今。心中暗叹了下,突然没了说话的兴致,气氛显得有点儿沉静。</p>

就在这时,楼递突然响起轻快而小心的脚步声,过了片刻,只见一个青衣小斯走了进来,朝众人行礼,轻步走到章东主跟前,从怀里取出一个信封,微躬呈上。</p>

接过信封,章东主挥手让小斯退下,也没有避讳,直接取出信件观看起来,而其他人也很识趣,目光移到他处,饶有兴趣的欣赏楼内的摆设装饰。</p>

哼</p>

一目丰行,将信件看完,章东主轻哼了声,表情变得有些不爽快。</p>

却不知是何事惹得章兄如此动怒啊在这关键时亥,章东主接到来信,而且还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不得不让众人好奇关心。</p>

还不是杨家那小子章东主毛来得快,去得也疾,转瞬间换了张笑脸,摇头叹道:本想看在他父亲的份上,送场富贵予他,却没想到他如此不识趣,孺子不可教也。</p>

众人一听,有些了然,当日在酒楼共商大计时,姓杨的青年就表现兴致缺缺,勉强留了下来,最后也没有表态,没有加入众人之中,不过在场众人加起来就占了城中六七米粮生意,姓杨的固然家底丰厚,但与众人相比,相差甚远,多他不多,少他也少,也没人特别的在意,却不知而今又有何事与他有关</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