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看来的眼光似乎有些不解。
而李世民的眼光就有些冷洌了。
李沐低着头继续说道:“不过,儿臣以为,此事既已成事实,党项人已经向我大唐动武了,还杀我数万将士,那党项就是敌人。既然是敌人,那李总管就无罪反而有功了,儿臣觉得现在不可杀李总管,否则就是示弱于党项,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尉迟恭闻言大怒,心想还以为这小子是个人物,不想还是个草包,贼厮鸟,上次见他还只是个县男,不想这才几个月,小小年纪就是县子了,正是老天无眼啊。想罢,竟恶狠狠地要上前与李沐理论。
李沐眼角看见尉迟恭上前,心中大骇,暗道要糟糕,这位可是连李道宗都敢殴打的角色。
如果此时向自己动手,恐怕被打了也是白打,李世民可不会为了自己去治尉迟恭的罪。
不想李世民听后,眼神轻柔起来,他问道:“此言在理,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处置?”
尉迟恭一听,连李世民都说有理了,自己还怎么问罪?只能强忍一口气,站住了脚。
李沐暗暗抹了把冷汗,答道:“不可否认,李总管有罪,但眼下不是治罪之时,儿臣以为,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可削为庶民,流放千里。”
长孙无忌听了,立即上前一步,奏道:“臣以为李沐之言,老成谋国,臣附议。”
房玄龄紧跟:“臣附议。”
一众大臣上前奏道:“臣等附议。”
气得尉迟恭等几个武将暗中咬牙切齿,尉迟恭还想谏言。
不想,李世民不给他机会,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李沐所言,那就拟旨吧。”
李道彦的命运就这么被决定了下来。
廷议进入下一个议程,就是党项的叛乱还需要平息。
此时大唐可调动的大部分军队都被李靖带去了青海,虽然吐谷浑战事大局已定,伏顺已经归降,可毕竟伏顺不是伏允,无法象伏允一般能号令各部落立时放下武器,投降大唐。
李靖还得率军镇压一些不听伏顺号令的吐谷浑部落。
而且,从青海至松州的路程还不如长安至松州更近。
李道彦退至松州的残部仅余不足三万人,兵疲马倦且士气低落,需要时日修整。
幸好有唐以来,为了防范吐蕃、吐谷浑、党项等外族,松州做为边陲重镇,一直驻有重兵防守,才暂时抵挡住了党项人的攻击。
朝廷急需要派宣抚使前去抚慰军心,同时也传达对李道彦的惩罚旨意。
所以,只能动用一部分禁军,与邻近州县调来的府兵混编成三万大军,前去松州支援。
朝中大部分名将都随李靖出征了,所以李世民与众臣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尉迟恭的身上。
这些年,李世民已经很少用尉迟恭了。
虽然尉迟恭玄武门之时,立下大功,可尉迟恭恃功倨傲,连李道宗等人都敢说打就打,这让李世民心中起了戒心。
这些年凡有战事,李世民宁可任用李靖、李勣等人,因为这二人性情沉稳,懂得自律。
尉迟恭多年没有立功了,自然也不会推脱这个翻身的好机会,身为武将,在他看来再没有比战场更能建功的地方了。
可尉迟恭却出人意料地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非份的要求。
“皇上,要臣出征可以,但臣要向皇上讨要一个人。”
李世民自然无有不应,对他来说,眼下再没有比支援松州更重要的事了。
“讲。”
尉迟恭开口前,瞄了李沐一眼,李沐冷不防地心中一抽,暗道不好,这老小子不会是想借公事报复自己吧?
果不其然,尉迟恭向李世民说道:“臣要的就是李沐。”
“嘘……。”殿中诸臣们闻言都窃窃私语起来,他们都是人精,连李沐都能想到的,他们何尝想不到。
李世民听了,也自然想到了尉迟恭的用意,他迟疑道:“李沐年龄尚小,且直道一事还得由他督办,恐怕……。”
尉迟恭却进言道:“皇上,想李沐初来长安之时,就以三千击败五万之赫赫战功震动朝堂,被皇上封授重赏,怎么如今大唐需要他出力时就不能了?”
说完转过头来,脸带戏谑地对李沐问道:“李沐,你以为如何?”
李沐骑虎难下,一时被逼到了墙角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