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抓到了抓到了,阿弥陀佛,大的小的都抓到了。”</p>
黄尊素眉头一皱,扒开了一众见危不救的男子,就往前冲。</p>
到了人群前头,看清蹲在地上大哭的女孩,黄尊素不由倒吸一口冷气。</p>
“小葵!”</p>
那女孩正是黄家的丫鬟。</p>
丫鬟小葵见到男主人,蹭地跳起来,情急中说话却是结巴的:“奶奶,奶奶在坑里,救,郑姑娘救。”</p>
几乎同时,跟着黄尊素过来的衙役们也惊呼道:“那不是郑姑娘嘛!”</p>
但见郑海珠右手自姚氏的腋下穿到胸前,以夹带的姿势迫使她仰面朝上、露出口鼻,左手则划几下,就往岸边推一次包袱卷,那襁褓里正裹着个婴儿,撕心裂肺地嚎哭着。</p>
黄尊素刹那间反应过来后,径直就要往粪水塘里跳,两个衙役忙阻拦道:“老爷老爷,使不得,让小的们下去。”</p>
此时另一辆马车上的胥吏们也纷纷赶过来,拖住黄尊素。</p>
两个衙役扑下粪水塘去,一个接替已经有些体力不支的郑海珠,一个抓住襁褓,折腾一番,四个大人一个婴儿,总算都安然上岸。</p>
黄尊素上前一把抱过妻子,连声唤她闺名。</p>
好在姚氏虽满脸污秽,却未背过气去,勉力睁眼看着丈夫,表示自己清醒着,继而又转头去寻郑海珠。</p>
“奶奶,我无妨,多谢两位官爷相助。”</p>
郑海珠坐在泥地上一边喘气,一边向姚氏报平安。</p>
她身边,襁褓中的小家伙哭得比落难粪坑时,更响亮了。</p>
郑海珠将婴儿抱起来端详,头上已无胎脂,脸蛋也不皱,估摸着已经有半个多月了。</p>
附近车马店里有好心的杂役妇人拎来一桶热水,并一件旧棉袄,将婴儿从粪水包裹里解脱出来,冲洗干净,拿旧棉袄包着。</p>
黄老爷的家卷遇险,如此狼狈不堪,公差和胥吏们自然忙不迭地轰走看热闹的男子们。</p>
只一个颇有些年纪、却五官俊朗的布衣中年人,反倒逆着四散的人群,走近前来,朗声道:“官爷,在下是赣州过来唱弋阳腔的班主,这个女娃娃,给在下领走吧,学戏虽苦,好歹有口饭吃。”</p>
他话音刚落,就对着仰头看过来的黄尊素“咦”一声。</p>
前几日,这班主的几个角儿正在台上唱戏,有个男子忽地大声斥责,怎可为一个太监歌功颂德,然后拂袖而去。</p>
没想到,今日再次相遇,竟是位穿蓝袍子的官人。</p>
这班主虽干的是被人轻贱的行当,骨子里却有些清孤的傲气,加之戏班子本就是四处游历,班主对于官老爷没有当地百姓那般惧怕。</p>
他当下向黄尊素拱手道:“原来那日训斥我们的,是父母官。老爷的夫人和那位姑娘都是勇善之人,小人佩服。老爷,方才有位举人在此看热闹,小人认出他来了,那日他也骂过小人的班子为了挣钱不顾脸面,没想到满口仁义道德的举人老爷,遇到今日险情,最爱袖手旁观评头品足。”</p>
郑海珠已看清,这男子确实是张岱和张燕客寻来传唱刘公公断桉的弋阳腔班主,心里头颇为认同他的这番话。</p>
但此刻毕竟不是辩论是非曲直的场合,折损黄尊素在下属们跟前的颜面也很不妥。</p>
念及此,郑海珠遂站起来,向那班主福一福,说道:“小妇是张公子的朋友,听公子说,足下的班子艺高有声望。只是,这娃儿是那位奶奶路过时最先发现,足下发愿要收留,也得先问问娃儿真正的救命恩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