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夏漱完口后,用毛巾将嘴角一抹,坐在桌前就打开笔记本,此笔记本非后世之笔记本,真的是一个纸质本子,硬面抄。
作为重生者,杨夏面前着一个重大选择,那就是即将开打的安南自卫还击战。当然,杨夏不是要去参加,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杨夏身居武功而且实力不弱,但还远远达不到刀枪不入的境界,所以杨夏上战场解决不了问题。
杨夏要选择啥呢?这得从历史上的这场战争说起。安南自卫还击战,华夏当之无愧地取得了胜利,据说还将占领区的工业设施给全部拆了回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华夏军入于和平,疏于训练,战术呆板,装备落后,华夏付出了极为沉重的生命代价,才取得了胜利。
在后世,关于安南自卫还击战,对于如何避免较大的损失,很多军事发烧友有着各类诊断方案,杨夏闲来无事时,也点击过一些篇目。
也即说,从一个重生者良心与爱国的角度,杨夏应该对此次自卫还击战有所作为,譬如,他将战争中华夏军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我方可以采取的战术措施,以“分析”态度和信件的方式告诉军方。至于军方是否采纳,杨夏自然管不着,只得尽人事听天命了。
信件投递的方式,杨夏也很快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写好信后,直接交到县武装部,同时向南蜀军区司令邮寄一份。杨夏相信,只要信件里说的有道理,只要信件里没有反动言论,官方并不能把自己怎样。
或许有人会说,以这种方式“提醒”未必会有作用,甚至信函根本就到不了决策者手上。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杨夏也只能认了,这是华夏命中该有一劫。
或许又有人会说,猪脚这是作死的节奏,军事问题岂容你普通百姓说三道四,你难道忘了刚刚过去的岁月?对此,杨夏觉得,风险虽有,也也不是不可抗拒。毕竟,自己是善意提醒,而且说的都是“事实”。
写与不写,报与不报,这是二选一,这是杨夏自重生以来遇见的最严肃的事件,也可以称之为最严峻的考验。
杨夏考虑了一个早晨,最终选择了向军方报告自己的想法。让杨夏做出这一选择的,还真是“大义”二字占了上风,有如林则徐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杨夏作出如此选择,其真正的原因,到不是有多高的思想觉悟,而是一种“随遇而安”,是一种“顺其自然”。
当你明明知道,此举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华夏军人的性命而不为之,与你明明知道,只需要你提醒一声身边的大娘,就有可能避免大娘失足被汽车撞伤可你不提醒,与你明明知道,面前的美女已经对你动了真情想与你一度春风,而你却故意视而不见……杨夏认为,这三种处理方式都是不恰当的,都是“病态”的,而正确的处理方式,遇第一种情况时,应该报告,哪怕有较大风险,也应该报告;第二种情报同样应该提醒,甚至应该出手拉一把,哪怕有可能拉出新的问题,想必你小心一些,只要大娘不伤着哪儿,也不可能真懒到你什么。
至于第三种情况,还需要说么,只要是个正常的男人,那就一个字:上!
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要慎重对待,要珍惜,不浪费。当为可为而不为,绝对遗憾终身。
元旦节是放了假的,而且正好是星期天和星期一两天连放,杨夏星期六就与四哥杨崇迪一起回了家,但他一个人却提前回到了学校,美其名曰要写小说,但实际上是逃避农村的劳动。杨夏也不是真的懒惰,而是觉得大集体的劳动,根本就没什么意义。
当然,即便在昨天,杨夏也没想起七九年的元旦会发生什么,这个广播,这个告tw同胞书,让他想起了七九年发生的系列大事。
杨夏前世不是军迷,这是必须先确定的一个前提。杨夏觉得安南自卫还击战中,华夏打得不好,伤亡过大,也是后世从网上看到的,而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网络上也同样有大量的“招数”。
但问题是,如果杨夏直接这样写,不但救不了战场上的士兵,还有可能引出新的问题。一句话,这个报告不能直来直去,而必须采取“曲线救人”的方式。
[ps:二龙老父亲昨日凌晨病逝,二龙正在奋力赶回老家,最近两天的更新可能不太稳定,先请大家原谅哈,如有欠更,等这几天忙过后,立即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