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杨立伟今年已经42岁了,杨夏估计,在此次安南战争中,只要杨立伟带领特种部队立下功勋,升官也是必然的,否则,总参不会让杨立伟来坐这个位置。至于会功夫的军人,杨夏相信绝不止杨立伟一人。
对练是在1837号山谷底部,一片无人区内进行的。这片无人区域,有数条小溪穿境而过,有一片数百亩的河沼地,同时生长着比人还高的灌木丛,内中蚂蝗毒虫毒蛇数不胜数,杨夏正是看中这种复杂的地形,才将这儿作为临时训练基地。
各条小溪由左向右穿越丛林而去,杨夏的对练安排也正是左右对攻。这个对攻距离并不长,只有三公里左右,但全幅武装的特战队员要穿越过去,而且还要尽可能杀敌并保护好自己,其难度绝对为华夏军队训练难度第一。
杨夏在一个最高点上,用望远镜随时观察着士兵们的行动,他们充分利用地形的隐蔽潜伏,他们像毒蛇一样的突然一击,从最初的生疏到渐渐地圆熟。
杨立伟郑山以及各个教官,都在相应的观察位,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群士兵在泥沼里沉没,在灌木丛里消失,然后又不知从哪里突然一跃而出。至少,在杨立伟和所有的教官面前,杨夏这种最贴近实战的训练方式,绝对是别出心栽,除了不死人外,各类受伤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上级派来的两名客串医生每天都直报怨,哪有这样练兵的,练废了怎么办啊。
“练废了怎么办?总比被安南鬼子一枪给崩了好吧?”杨夏不是没有温情,不是不懂温情,而是特种部队的训练与作战,是绝对容不下温情的。
士兵们也非常争气,只要不死,就坚持在一线训练场上,什么崴脚伤筋类的,擦上外伤药然后打一针后继续训练,直到训练结束。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夏发现自己终于有了点用处了,那就是他体内的热团,竟然可以用来给士兵按摩,而且,哪怕扭伤得再重,只要按摩一刻钟后,竟然完好如初。
这时,气功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冒头,杨夏只好说自己修练了“内功”,这个内功对扭伤类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事实上,杨夏这个热团,不只是对扭伤类有恢复作用,当然,杨夏此时也不知到底有哪些作用,他只有慢慢去发现。
看到这种情况,两名客串医生傻眼了:尼媒,这些是什么人啊,昨晚明明脚背肿得高高的,怎么次日又生龙活虎了呢?
虽然训练很苦很难,但受伤的毕竟不是全部,一场对练下来,最多也就三分之一有伤罢了。有些伤害,譬如被荆棘挂伤之类,稍为包括一番就行了,严重的打一针破伤风针,并不会影响下次训练。而上次崴过脚的人,下次也未必会崴到脚,毕竟大家对于这种丛林环境也有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所以受伤较严重的,一般都是对练第一轮。到了二三轮之后,有的小队竟然无一人受到意外伤害,这表明,特战士兵们的丛林生存能力正在稳步提升。
虽然这些“歪瓜裂枣”都有这样那样的本事,但他们在传统的部队中,专长不但得不到发挥还容易受到压制,到了特种部队后,因为大家都是“劣兵”,心理非常放松,再加上一来就开始对练,而且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对练(某人最初用了一些特殊手段对敌,受到了表扬),所以自第二轮对练开始,这些家伙体内潜藏的“兽/性”“创造性”给彻底地激发起来了,各类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而这些妙想很快就反应到了杨夏这个层级,于是,杨夏拿起笔来,开始按照士兵所设想绘起图来,就这样,几乎每天都有一两件新式“武器”从特种部队诞生。
也是在这种互动之中,这些骄兵悍将才知道,他们的教官,还是一名高一学生,还是一名全国闻名的少年作家,“文武双全”啊,杨夏不得不接受士兵们的崇拜。
稳步提升的,并不只有生存能力和“创造性”,还有技战术水平。譬如在河沼地里埋伏,第一次有人被泥沙迷住了双眼,在潜伏教官指点并通报全军后,第二次便没有人犯这个错误,甚至有人还专门用脸盆来营造那种泥沙环境,然后将头深深地埋进去,感受那种不适与刺激。譬如最初对练时,有人在杀敌时,免不了习惯性地大叫一声,被杨夏给狠狠地批评了一番,这种大叫,于特种部队来说是最致命的错误,一切潜伏伪装都将失效,而哪怕四周本无敌人,也会因为这声大叫而导致被重重包围。
而且,不但自己不能喊叫,不能弄出声,还要尽可能制止被消灭的敌人也不出声,这就像侦察兵摸哨一样,要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