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首长觉得为难,那么我们可以独立作战,不要任何部队配合。不过,当我们拿下相对重要的阵地时,我们会直接给前指发报,由前指安排部队前来接应。这样,总没问题吧?”
“呵呵,小鬼头,你明白我们的难处就好。”老军人丝毫没觉得杨夏的话不对。一个真正人情练达之人,不是否定某些存在,而是尽可能避免一些存在对任务的影响。
两天时间,能干些什么呢?当杨夏乘坐直升机回到1837山谷之后,脑子里一直悬着这样一个问题。
考虑的结果,杨夏决定只做一件事,就是开会总结,总结此次出境侦察每人之心态,战术之得失,假如下次遇到同样的敌人,我们该怎么办。
杨夏这样安排,是符合实情的。
两天时间,如果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极有可能适得其反;而将之用来进行思想训练,每个人都经历一场头脑风暴,说不定能够收到奇效。
虽然说习惯与观念的改变很难,但特种部队已经有了一次出境侦察,有了血的教训,杨夏只需要稍加引导,对士兵们应该有较大的触动。
能参加特种部队的士兵,就没有一个笨蛋。事实上,杨夏选择特种士兵,基本上都是在选择聪明人。有过学生经历的人都知道,那些表现不太哪样,成绩不太哪样的同学,往往都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显得不那么适应,极有可能是因为某些奇怪的原因。
而这些士兵们的表现,也是如此。事实上,特种士兵们的表现已经相当优秀了,只是因为指挥官的原因,才带来了一些不应有的牺牲。
在杨夏对特种部队开展“头脑风暴”期间,前指来颁发了新的任命。除了新上任的分队长外,还有三名小队长也由军官降到了普通战士,这其中就包括原地第七小队队长余继文。
余继文犯的错误,就是在面对安南民兵巡逻小队的跟踪时,没有听从胡光天的建议,立即对安南民兵进行格杀,而是主张向部队长杨立伟请示,这种意识,在地方政府工作,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但在部队上,尤其是在特种部队,却不是很正确的选择,因为一请示一汇报,战机早就不再了。
在前指的任命中,还包括前任队长杨立伟的去向。因为前线156师师长指挥失当,给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被免职,杨立伟便被任命为156师代理师长。
显然,对杨立伟的这个任命,暗示了前指甚至总参对杨立伟的评价。而这个评价,与杨夏的看法基本上是相左的。
当然,杨夏也没有表示不同意见,杨夏也知道,因为自己是重生者,对于特种部队有太多的“见识”,在严格要求的语境下,杨立伟自然是不太合适,甚至是犯了严重错误的;但在华夏此刻的军事背景下,杨立伟其实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即便在黄昏遭遇战中,换成其他指挥官,也未必会比杨立伟做得更好。
杨立伟以百余人的兵力,同两百余名安南军人遭遇,最终歼敌30人左右,而己方只牺牲1人重伤3人,轻伤10余人,这个成绩,可是华夏在几十年和平年代后,第一次与敌之战呢!
所以,杨夏觉得是失败,但前指却不会与杨夏一样不识好歹。
所以,与新的任命一同到来的,则是这样的一份通报:2月16日下午6时许,我英勇的1837部队,在出境侦察中,与安南200余名军人突然遭遇,我军战士百余人,在部队首长的指挥下,奋勇杀敌,最终歼敌30余名,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顺利完成了侦察任务。
也是这场战争暂告一段落后,杨夏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当时前指及其下属各军各师,派了很多支侦察小分队潜入安南以侦察敌情,但这些小分队,要么被歼,要么中途而返,惟有1837部队和另一支侦察部队顺利潜入了敌境,只不过,另一支侦察部队只是安全地潜入了敌境,而杨立伟率领的1837部队不但顺利地完成了侦察任务,还歼灭了数量不菲的敌人。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对杨立伟还不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