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杨夏做汉唐培训,是他的良心在起作用。他希望华夏新一代工人,从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正规的训练,同时也有一个比较正规的未来。工人,不只是挣钱的机器,他还有安全,还有休息,还有尊严,杨夏想通过培训,把这些都告诉给华夏的工人,当然,杨夏也有在华夏树立一个标杆或标准的想法,虽然华夏的劳动力价廉物美,但也不能是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存在。
因为时间紧,杨夏将汉唐培训各部门的人都找来,每个部门的文件摆在杨夏面前,杨夏只需要默看五分钟,然后就可以与任何一名部门主管就其文件进行商谈,而且,基本上,对于文件的熟悉,杨夏都是强于部门主管的。
“这……董事长难道预先看到过文件?可是,这明明是不可能的啊,不要说就是董事长昨天在上京,根本没时间看这些,就说自己部门的文件,可是在开会前半个小时才最后定稿的啊!”
这只是其中一个部门主管的惊讶,其他部门,包括汉唐投资的高管在内,几乎都被杨夏这一手给镇住了。那些曾经以为杨夏漫不经心的人,开始改变了看法。原来,不是董事长不关心或不重视自己的报告,而是自己的报告勉强能入董事长法眼,董事长暂时没什么明确的意见罢了。
实际上,汉唐投资的几个高管,特别是与杨夏接触最多的法务部长刘粤生,证券部长王绪冰。对于杨夏变/态的工作能力都有了体验,惟独一些新人,他们对董事长还不太熟悉。
“我提一个意见吧,对于培训不合格的人,我提议再给其一次机会。譬如,在队列及汉唐章程阶段学习考核不合格的,允许其重复学一个月,下次再考,如果不行,再将其欠退;如果有人第一阶段过了。而第二个理论培训阶段没过。也可以采取这种重复学一个月的方式,包括最后一关实际操作,也可以多给人一次机会。
或许,有些同志会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种做法的得失。我要说的是。华夏的农民实在太不容易了。其中一些人,刚来时未必会理解我们的做法,或认识到培训的意义。多给他们一个月时间,等于多给了他们一次努力的机会。或许,还可以改变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的命运。”
“如果赴各地招收工人的同仁,能够真正把住关,不降低标准,我同意按照董事长的意见修改相关规定。”汉唐培训机构总裁陈重秋“有条件”地赞同道。
陈重秋是香城港一家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务主任,对于各国职业培训的操作模式有较深的研究,当两伊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杨夏就要求留守香城港的汉唐投资人员,迅速特色一个职业培训方面的人才。只有30岁的陈重秋,是进入杨夏面试环节的两人之一。
而陈重秋最终被杨夏选中,则是他的理念颇为前卫,至少,杨夏觉得要到21世纪,华夏大陆才会有相关的职业培训理念出现。
当然,杨夏重视理念只是一个方面,陈重秋本身的管理能力以及经验,包括他的年轻,都非常适合作一个培训机构的负责人。
如果杨夏刻意去找一个四十、五十甚至年龄更长的人物,经验是有了,能力也许是有了,但上进心也许就差一些了,身体能否吃得消也会存在着问题。一个三十岁的人,除非他真的沧桑,否则,这样的人还应该有较强的进取心,这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再说,杨夏的汉唐培训,可不只是培训工人那么简单。
在华夏后世,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叫“考试经济”,而考试经济中又以人事劳动部门的考试为主,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譬如一个驾驶执照考试,有谁知道在全国养活了多少人啊?
杨夏的汉唐培训,当然不会去分这一块蛋糕,这是官方的事,杨夏并不愿意去参与。杨夏要培训的,肯定是职业培训,或者最多再加一些其他培训,譬如语言培训等,但是,杨夏要做的职业培训,却不是只培训工人,当然,培训工人也不错,但汉唐培训出来的工人,应该是国际标准的产业工人,也即,汉唐要做的是国际标准培训,尽管前期达不到,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华夏也未必用得起,但杨夏绝不会满足于现实,也不会退缩。
这件事,或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杨夏愿意做。培训出来的人,别人不愿意用,杨夏的汉唐将优先录用。
而陈重秋正是拥有这种进取心的人。所以,陈重秋有些不太明白,董事长如此雄心勃勃,要搞国际标准培训,可为什么又会因为几个不合格的人降低标准呢。
但陈重秋对自己的定位很准,那就是必须赞同董事长的主意,当然,在前线招工的人不能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