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那写在最前列的三皇五帝。
哪个华夏皇帝敢不认这几个。
毁他们丰碑,不就等于是毁掉了整个华夏文明嘛。
所以,在清楚这丰碑日后分量的臣子们,这心里头又怎么会不激动高兴。
而伴随着这一切的发生,角落中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的朱棣,嘴角也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
或许,这就是皇帝与皇帝之间的默契吧。
只一眼,朱棣便将朱瞻基那点小心思给琢磨的透透了。
按照他的顾忌,朱瞻基这小子绝对是暂时还没有想好要让日后的朝廷内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态势。
又让哪一方坐大,哪一方对峙。
所以这次通过这么一个方式,堵住了那些人的嘴。
这样一来,这小子就不用再为登基之后要对有功之臣封赏的事情发愁了。
这朝堂上的态势,他也能慢慢的琢磨。
毕竟,这朝堂上呈现什么样的态势,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天下的。
一个能立于朝堂之上的大臣,其背后必然有其所影响的一方势力。
换言之,朝堂上呈现什么样的局势,整个大明的天下都将呈现什么样的局势。
这也是朱瞻基为什么不敢这么轻易决定的原因。
而另外一边。
在结束了关于祭天典礼,包括对百官封赏的环节之后。
朱瞻基并没有像老头子朱棣所想的那般,借祭天之举,间接的将封赏之事给搪塞过去。
相反。
朱瞻基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在所有人都来到了奉天殿后,再次开始对朝堂的百官们进行了封赏。
不过,这一次的封赏并没有针对那些朝廷六部尚书这一级别的官员们进行封赏。
而是对其之下的官员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
可这一次封赏与历朝历代封赏时不同,这一次,朱瞻基破天荒的是将封赏和惩处放在了一起。
朱瞻基封赏了多少人,那他就惩处了多少人。
朱瞻基的这个举动,可是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也让无数人没有想到。
而这,正是朱瞻基想要的结果。
身为皇帝,如果自己的任何举动都被那些臣子们所猜测到,那这个皇帝当的,也真的有些可惜了。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次朱瞻基特立独行的祭天之举,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同时这一次的祭天之举,也获得了无数人的称赞。
至此,朱瞻基的这个皇位,也算是坐稳了。
整个朝廷,包括皇宫之内的一切礼节,也算是合情合理了。
只是,这一次的祭天大典,相比于历朝历代,虽然花样多了许多,但整个流程却简洁了许多。
没有了那些宴请百官的事情。
在结束了应有的祭天流程之后,整个朝廷便仿佛在一瞬间恢复到了以往的状态。
没有丝毫的差别。
百官们各自回到各自的衙门内办差,太监宫女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听候着差遣。
仿佛与寻常没有丝毫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