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北宋大法官>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竞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竞赛(1 / 2)

 其实在教育方面,司马光也有着自己的理念,而且与王安石是非常像似的,也都是要追求实用性,而不是那些毫无用处,夸夸其谈的学问。</p>

这一点从司马光的文章就能看出来,他的文章是非常朴实无华,连半个华丽的词藻就找不出。</p>

当然,王安石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关键他能在保持赏心悦目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字字珠玑,针针见血,胜司马光可不止一筹。</p>

这个就只能用天赋来形容。</p>

但是二人的区别也非常明显,王安石上来就是要大刀阔斧,不破不立,逆天改命。</p>

而司马光则是谨小慎微,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p>

就是非必要时刻,就不要去改变法律,小修小补即可。</p>

二人的性格都非常执拗,目的也相差不差,他们都认同宋朝存在诸多弊政,但手段却是截然不同。</p>

更为有趣的是,二人是深知对方的优点和缺点。</p>

故此他们都认为如果交给对方去改革,一定会失败的。</p>

此时他们也都认为,当下教育是必须改革,而且教育也是延续自己的政治理念的唯一途径。</p>

可他们二人之间总会出现区别的。</p>

王安石是先要政治改革,教育改革只是他政治改革其中的一环,他的战略,是先扩张自己在朝堂的势力,等到时机成熟,再推行教育改革。</p>

司马光在接下司法改革的重担后,第一步想得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当时他就主动邀请张斐。</p>

他的打算先培育出一批专业人才,然后再徐徐渐渐进行全国范围的改革。</p>

只不过在王安石的鞭策下,他也不得不加快自己布局,否则的话,将无人可限制新法。</p>

但他仍然非常谨慎,他只是将苏轼、范存仁这两个道德、才干都信得过的人,安排到一些关键州县上面,而不是王安石的新法全国执行,他也立刻在全国进行司法改革。</p>

而张斐在其中更多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他的奖学金制度,让王安石、司马光都打算顺水推舟,开始自己的教育改革。</p>

司马光先奏请皇帝,在国子监开设律学馆,将讼学、律令融为一体。</p>

宋朝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律令的学习,别说律令,就连讼学目前可都没有任何限制,百姓皆可学,还有各种有关律令的书本出售。</p>

这也是在战乱时,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p>

宋朝统治者认为,若是读书人都通晓律令,一旦发生战乱,官府失效,中央又鞭长莫及,这些人就能够站出来,继续维持地方安定,使得律法能够延续。</p>

但是律学只是国子监一门必学的课程,但如果专门为此设馆,就是要走向专业化。</p>

这显然是非常合理的。</p>

律学单单作为一门课程,能够学到的只是很基础的知识,但其实律学是博大精深的,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单就实用性而言,甚至要高于儒学。</p>

宋神宗是非常爽快地批准了。</p>

王安石吃醋了,不行,我也要。</p>

司马光司法改革,他可以设一个学馆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p>

那我财政改革,我也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他要求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p>

这顿时引来不少的鄙视。</p>

当初谈论这个问题是,你口口声声说的是医学,结果这一转头,就变成算学。</p>

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p>

他们都知道王安石的算学,不是简单的算数,而是要学习理财之道,而他的理财之道,本来在朝中就不太受欢迎。</p>

不少大臣立刻表示反对。</p>

但他们心里都清楚,他们的反对,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赵顼怎么也得一碗水端平,不可能批了司马光的,不批王安石的。</p>

赵顼也是很轻松地就给批了,完全没有任何压力。</p>

虽然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使得朝中的争斗,开始出现一丝丝变化,就是从打到对方,而变成一种竞赛模式。</p>

因为经过那场官司,已经明确司法可监督新法,但是目前的法是基于权,你若变强,我就要变得更强,否则的话,我怎么去监督你,反之亦然。</p>

.......</p>

马家。</p>

“唉...这下真是不好办了呀!”</p>

张斐眉头紧锁,唉声叹道。</p>

马天豪瞧他这模样,这心都快揪了起来,“你不是说,这事都已经解决了吗?”</p>

“四哥有所不知,我原本以为是解决了,但是...。”</p>

“但是什么?”</p>

“四哥可有听说最近朝廷批准王学士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张斐不答反问道。</p>

马天豪点点头道:“这我倒是听说了,但是...但是这与我们有何关系?”</p>

张斐啧了一声:“这都怪我啊!”</p>

“你先别怪谁。”马天豪连忙道:“你先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p>

张斐又是叹了口气,“四哥应该也知道,我与王学士、司马大学士的关系都不错吧。”</p>

马天豪点点头。</p>

张斐道:“之前我已经答应,为司马学士的算学馆设立奖学金,如今王学士要建算学馆,如果我们不捐助的话,那会得罪人的呀!”</p>

马天豪听罢,“我还当是什么事,你...你捐就是了呀!”</p>

张斐郁闷道:“我也想捐,但是...但是那边有理事会管着,可不是说我想捐就能够捐的,之前闹出这事来,他们就已经感到不满,他们可不想在此事上面,捐太多的钱,员外你应该清楚,目前我们大宋慈善基金会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p>

马天豪算是听出一些门道来,“你的意思是,让相国寺再捐点钱进来?”</p>

张斐道:“如果要继续捐助算学馆,必须得找一个理由说服其他人,我以为唯有加大捐助,才能够安抚众人。”</p>

马天豪眉头紧锁,思索半响后,道:“这我还需要跟相国寺那边商量一下。”</p>

“那就有劳四哥了。”说着,张斐突然心念一动,又道:“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跟四哥一块去跟相国寺方面解释。”</p>

他还真想与相国寺直接搭上线。</p>

马天豪道:“看看再说吧。”</p>

“行!”</p>

张斐道:“那...那我先告辞了。”</p>

“慢走。”</p>

张斐刚刚出得门去,内屋突然行出一个肥头大耳、膀大腰圆,身着僧服的中年和尚。</p>

这个大和尚名叫鲁斌,法号止诤,本也是禁军一名小将官,与马天豪乃是结拜兄弟,后来二人犯了事,马天豪就下狱,而鲁斌则是得贵人相助,拿到了朝廷度牒,在相国寺出家为僧。</p>

如今他是专门负责相国寺买卖方面的事宜。</p>

“鲁兄,你怎么看?”</p>

马天豪问道。</p>

鲁斌坐了下来,面色凝重道:“我去国子监询问过,此事并非是他们透露出去的。”</p>

马天豪眉头一皱,问道:“鲁兄的意思是,是这小子传出去的?”</p>

鲁斌点了点头。</p>

马天豪又道:“鲁兄可有证据?”</p>

鲁斌摇摇头道:“这种事很难去调查的,但若不是国子监那边传出去的,就一定是那小子所为,毕竟此事就他们双方知晓。”</p>

马天豪道:“会不会是有人故意传出去,意欲陷害张三,鲁兄也知道,张三在朝中有着许多仇人。”</p>

鲁斌点点头,“你说得不错,这也的确有可能。但是我以为可能性并不大,从事后来看,此事已经引起宰相们的关注,如果张三当时不愿一力承担下来,而是爆出相国寺与国子监的关系,国子监的官员可能也会受到牵连,试问哪有用自己的仕途去害人的道理,而且对方也只是一个小耳笔。”</p>

马天豪问道:“那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p>

“有可能是为了讼学,也有可能是为了讨好王学士和司马学士。”</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