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转,时近中秋,天气转寒,大明百姓送走了炎炎夏日,迎来了秋天。
同样是秋天,有人喜爱其硕果累累,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是也有人恨其肃杀萧瑟,落叶满天,枝头零落。
与此同时,来自草原的游牧部落即将开始一年一度的扫荡,也叫打秋风,农耕民族也要随之进行防秋准备,边关奏报又变多了起来。这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游牧部落这几年内斗激烈,元气大伤,已经没有能力大规模南下的能力,只能够进行小规模的抢掠而已。
无论你是喜欢这个季节也好,还是憎恨这个季节也罢。四季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老病死,何尝不是命中定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是而已。
是的,便宜老爹用丹药这事,朱见济不打算掺和,就这样顺其“自然”吧。
当然了,嘴上说着听天由命,关键还是看实力和底蕴。朱见济也是有底气的,底气就在于他的那帮文官师傅们,师傅们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朱见济继位之后这些人立刻就能够转变为太子党,或者说新皇党。朱见济天然继承朱祁钰的派系,也就是文官集团,稳定下动荡的朝堂问题不大。
夺门之变之所以发生,还不是因为朱祁钰病重之时不曾事先交代,以至于让人钻了空子。
石亨这帮人被朱祁钰调教得像狗一样,若是没有操作空间,朱见济不相信这些人还敢铤而走险。有师傅们的帮护,朱见济有大把的时间和空间填补这个漏洞。必要时刻甚至能够让文官临时掌管军队,防止事变发生。
福祸相依,朱见济近乎一边倒地重用文官集团,势必要成为文官集团的傀儡,这个不能够做,那个也不能够做。但是只要政局稳定下来,朱见济确立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这些问题之后解决起来手段很多。事有先后缓急一说,要一件一件地办。
总而言之,朱见济已经开始为父皇朱祁钰驾崩而做准备了。咦,等等,好像朱见济明白自己转世之后的身份就一直在为此而作准备吧。
可真是个不肖子,整天在考虑父亲去世!朱见济心头暗骂自己,但也没有自责多长时间就和没事人一样了。寻常人家的道德约束对于天家而言显得如此地可笑,再温情脉脉的人在皇宫住十天半个月,血也要冷下来。
好了不说这事,时近中秋,朱见济给东宫上下放假省亲。许多人都是京城本地人,一朝入宫,一年也见不到几次亲人的面,放她们出去省亲,也是彰显仁义的手段。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朱见济要给赏钱和路费,还要置办鲜衣,准备礼品,包括月饼等物。一套下来,一个人平均需要赏赐五两银子。
之前提过,逢年过节朱见济要给东宫上下发放赏赐,事实上也不仅仅是东宫,但凡是个大户人家都会这样做,只不过多少不同而已。
中秋佳节,对于手头不甚富裕的朱见济而言,可真是闹心的节日。人家在东宫办事,好不容易回家一趟,都说衣锦还乡,不能够让人家一件新衣裳都没有吧。
东宫好歹是皇家吧,不能比寻常富贵人家差,需要压过他们,礼品要精心准备,赏钱一次性也要在一两以上。攀比之风一起,那就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一年之中,中秋节几乎占据了所有节日赏赐的一半。
东宫上下千人,平均每人五两,就是五千两。
今年朱见济收容孤儿设立孤儿院,这是第一个重要节日,也需要抚恤怜悯,虽说一个孤儿可能分不到十文钱。但是人数众多,加上一应宴席流水,也是几千两银子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