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算是仁帝时期,许多手段,也是温和的,哪怕是充满心机呢,最起码不让人这么难以接受。</p>
“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事儿需徐徐图之的道理,公叔瑾是懂的,只是积弊已久,产生的效果不断叠加,有些事儿,已然是到了不得不办的地步,比如西北的军务等。</p>
表面上叔瑾登基后,最大的一个举动,是开武举恩科,可实际上,种种后续和连带才是最要命的——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一个兵士最起码需要十个平民百姓才能养活,这不得不说是极为惊人的。</p>
为了照顾好这些猛然间新增添的军力,公叔瑾严令各部官员做好各个方面的保障,因那时还不知道去年秋冬西北会不会有异动,所以十分急切。</p>
本朝重文轻武由来已久,完全可以上数到大楚朝建立之前的楚国去,数百年下来,大家早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各大世家的势力盘根错节,把持朝政挺厉害的。</p>
新帝如此急不可待地“厚此薄彼”,让文臣如何能一下子接受得了呢?!</p>
政令推行不力,让公叔瑾很恼火,他虽不指望立刻来一场大战做为他是明君的证明,可本朝实在是再经不起大败了,这是很多大臣都认同的,怎么一到了真正干点儿实事时就开始相互推诿了呢?</p>
公叔瑾不得已之下,整治了一些人,杀的人中,还有一个是有从龙之功的。</p>
这不禁让满朝大臣感到哗然,别说文臣了,就连武将都心有戚戚,难免觉得公叔瑾此人太难侍候了。</p>
偏生公叔瑾这个人又很讲道理,做的事让人挑不出大毛病来,所以理讲不过,大家就开始讲“情”了。</p>
渐渐的,公叔瑾刻薄寡恩的舆论就流传了起来,当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他对付各位兄弟的手段,甚至有人说,顺帝是被公叔瑾给气死的!</p>
这事挺麻烦,或许,公叔瑾还有些心虚吧,但不管怎么样,公叔瑾是不能再放任下去了,可流言这种东西,靠堵是不行的,所以得另外想法子。</p>
二月末时,一行人出了京,他们很低调,当时并没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公叔瑾心里清楚,公叔宁是不愿意回来的,一旦走漏了消息,公叔宁难免会想法子应对,而公叔瑾也不太好意思对公叔宁采取强硬手段,哪怕他笃定,公叔宁不会把当初被毒杀的真相说出来。</p>
因带了不少必须之物的缘故,这些人走得并不快,他们便日夜兼程,很少停下来休息,到了小岭村附近时,正是春意盎然草木葱茏的四月初,很适合出行。</p>
此时,距离公叔宁来小岭村已有两年多了,也正是前世公叔宁从京城出发,去府城找清露的时节——命运的力量有时还是很强大的,难怪秦怀恩会产生敬畏。</p>
清露和公叔宁已用过早膳,公叔宁也喝过药了,随着身体的恢复,公叔宁现在每天晚上都能睡上大半夜的功夫儿,再用歇晌一填补,睡眠就足够了,不用上半晌再睡回笼觉了。</p>
本书来自//30/.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