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洲先生不可如此说。天下之事,乃是要集天下人之力,方可成事。毛某纵然知道如何办理,却少不得梨洲先生的助力。梨洲先生名望播于天下,只要登高一呼,不愁天下士子不纷至沓来。只要拥护新明制度之人多,大家群策群力,必能如愿以偿。”
听完毛渊明的这番话,黄宗羲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悠悠地说道:“老夫已经年过六旬,本以为风烛残年无所期望,不成想今日得与毛先生相会,方知大业有成仍可翘首以待。”
“梨洲先生,因此毛某想请先生到杭州,一同赞画恢复大明江山之策。”
“这……”黄宗羲犹豫了一下,看向了朱慈炤。
在二人对话之际,朱慈炤可以说是如坐针毡。自己还没当上皇帝,眼前的两个人就在研究如何“以成法规正君王”,还要“以贤人拜相理政”,似乎自己就是个摆设。现在黄宗羲目视自己,一时间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
毛渊明见朱慈炤尴尬,便缓缓踱到朱慈炤身边,柔声说道:“永王殿下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光复大明江山为责任,志愿与我等并无不同。殿下,可是如此?”
“是……毛先生所言极是。”朱慈炤虽然口是心非,但当此情景,也没有辩驳的余地,毕竟自己只是一个沦落为教书先生的落难皇子,是否拥立自己完全由对方说了算。
“好。”黄宗羲终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老朽就舍了这残躯,为大明再兴赌上一局。”
“梨洲先生如此深明大义,毛某感佩之至。”毛渊明顿了一顿又问道,“不知令郎和几位高足……”
“百家年纪尚轻,要暂留家中,相助二弟宗炎料理家务,以及书院之事,过几年再让他为朝廷出力吧。至于几名弟子,虽然学问未至大成,倒也有几分可看之处,当会对政事有些帮助。不过,他们去与不去,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思了。”
“先生,弟子愿随先生同去。”万斯同第一个应声。
“弟子也愿同去。”说话的人叫邵廷采,只有二十几岁,是几个弟子中最年轻的。
“嗯,斯大,你稍后去书院问问其他人,如有愿意同去的,叫他们收拾行装。”黄宗羲的弟子众多,远不止客厅里的几位,因此吩咐万斯大。
“弟子明白。”万斯大已经四十出头,为人矜持稳重,俨然是黄宗羲门下的大师兄。
“还有,你替我给令兄斯年写一封信,问他安好,请他代为询问甬上桃源书院的弟子,如有愿意同往者,开列名单举荐给朝廷。”
“是。”
黄宗羲这才转过脸来说道:“永王殿下,毛先生,老朽还有一些家务事,恐怕要花上十天半个月料理妥帖之后,才能到杭州奉命。”
“梨洲先生尽管从容安排,毛某送永王殿下回杭州自后,再差遣官船来迎接梨洲先生。”毛渊明完成了这件大事,终于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