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很多可传为佳话的君臣际遇,最著名的当属刘备三顾茅庐邀诸葛亮出山相助,终成大业的故事。这在整个中华史上都是能打榜进前几名的君臣之间相互成就的传奇。
可细细想来,诸葛亮真的是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才“担当了生前事,何计于身后评”吗?
世上从没有一厢情愿便可成功的事,不信你试试投简历到世界前五强公司要求做财务总监,死缠烂打追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美若天仙的气质女神,你能得逞zaly立马原地自爆。
很久前看电影记住了一句话:被动的主动。诸葛亮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大肆宣传“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此便是待价而沽,“被动”等着“明主”“主动”来重金聘用。
诸葛亮志向高远和本身性格理念有关,跟环境当然更有关。
生逢乱世,这是大环境。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有今天无明日,惶恐不宁的日子是最痛苦的身心折磨。即便想学避秦时战乱的桃花源人,可“天下何处可避暴秦”,桃花源那是后世晋人的美好臆想。
那诸葛亮生活的小环境呢?按理说能与他这种才子做朋友的,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与我们普通人比起来,确实不差,司马徽是这样给刘备说的:“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元直四人为密友。”前三个我们不熟悉他们有何非凡事迹,但徐元直(徐庶)我们是知道的,帮刘备打过胜仗,曹操都眼红要用计得到他,说明徐庶还是有点儿东西的。但这四人诸葛亮就真的高看一眼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