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萧景琰望着群臣若有所思。15年前,林殊带领大梁军队重挫大渝和北魏之犯,如今的形式岌岌可危,大梁子民危在旦夕,作为大梁的武靖帝,一向日理万机,孜孜不倦,为国为民的萧景琰多了许多忧虑和伤感,两鬓早已斑白,但是多了些沉稳与帝王之气。
:“太子驾到!”太监的声音犹如晴天惊雷,群臣纷纷朝向太子作揖躬迎。
太子萧歆走到大殿之下,望着萧景琰微微一笑,随即跪地叩拜:“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必多礼,起身吧!”萧景琰随即起身,苍劲有力的身躯依旧显露着战场历练出来的气势,他走下龙椅,拍了拍太子,又对着跪拜在太子身后的长林王萧庭生说道:“长林王也不必多礼,今天事情紧要,还需你们和群臣们各抒己见,想出一个对策来,保我大梁安宁!”
群臣里随即是一片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伏,长林王和太子分别站在武臣和文臣之前,凝视高堂,不作声响。
:“皇上,臣有几点想法,不知可否!”这个声音刚劲有力,却又含文才之气。
:“快快说来!”皇上踱步走到龙椅前,转身坐下。
从文臣群中走出一位七尺男儿,面向和善,五官精致有神,头戴文臣之冠,深红色的官袍整洁飘逸,官带缠腰,宛然一个正气凛然的好文官。
:“臣,荀白水见过皇上、见过太子!”
:“好了,不必多礼,快快道来!”
:“皇上,大渝内乱实则是假象,真正意图是与北魏勾结侵犯我大梁。虽然现在并没有侵犯的任何迹象,其实是在等待一个时机。臣如此确定,是因家父在前日与太子殿下商讨当下局势时提前分析与判断出来,而臣刚好在场。”
群臣们再次窃窃私语起来,长林王心想这荀白水,看似鲁莽,这一番话可是一箭三雕啊!他不仅向朝臣和皇上传递了他自己的勇气和大愚若智的智慧,又炫耀了自己与太子良好的关系,且把太子的能力展现无疑,同时又提醒大家大渝内乱实情皇上和太子早已知晓,不必去猜测缘由,只需对策,很好的维护了皇威,提高了朝廷效率。
萧景琰微微点了点头,“其他爱卿是否另有他意?”
此刻的朝廷鸦雀无声,明白人都知道此时再说出其他想法无疑是与皇上意见相左,自讨苦吃了。而此时的荀白水暗自得意,内心无比亢奋,他此刻对自己的家父荀帝师五体投地。
萧景琰又缓缓站起来,向一旁的太监总管高湛点了一下头。高湛已经老态龙钟,头发已经花白,他缓步移动到萧景琰耳边小声说道:“确实是荀帝师与太子商讨过。”萧景琰满意的点点头,心中暗喜。早些年,林殊去北方边境抗击北魏之前,曾经向他举荐荀帝师为太子的老师,荀帝师原名荀风堂,是中正官程知忌的同门师弟。其下有一子一女,其子正是荀白水,前几年一直在内阁平平淡淡,如今风华正茂,才气十足,是朝廷未来之才,更是太子得力助手。闻风奏事是萧景琰常用的手段,也是当初为赤焰军平反时林殊的手段,安插眼线遍及大梁的每一寸土地,朝廷上下都逃不了萧景琰的眼睛,而高湛总管更是把闻风奏事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在萧景琰的秘密安排下,组建了实力强劲的“奏事阁”,网络了一大批为大梁卖命的武功和智慧双全的江湖人士和朝廷官员。说起奏事阁,当初林殊在弥留之际,向萧景琰写了万字谏言书,其中就提到了要将江左盟改变成奏事阁,其实萧景琰也明白林殊的良苦用心,林殊就是希望萧景琰保护好江左盟里面的兄弟,同时又把这些能人送给了萧景琰为其卖命协助萧景琰安定天下。如今,奏事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高湛、黎纲、夏冬等人的协助下,奏事阁对大梁的作用举足轻重。
:“太子可有话说?”萧景琰期许的眼光落在了太子身上。大梁的未来都会交予太子,其他儿臣年幼无知,萧景琰自知高处不胜寒,责任重大,全心栽培着萧歆。
太子恭敬地再次向萧景琰作揖,清了清嗓:“父皇,儿臣与荀老师针对大渝内乱有过讨论,虽有初步判断,但还得实锤坐实方可。我大梁虽遇旱灾三年,但在父皇的治理下,国库充足,老百姓安居乐业,大渝和北魏还不敢贸然行动,就目前而言,只是空有气势,实则无力。儿臣和长林王在得知大渝内乱消息后,秉烛夜谈,三访老师,认为破解困局并非难事。”
:“如何破解?”萧景琰顺势而坐,心中窃喜。
太子看了一下一边的长林王,萧庭生微微点头示意。
:“儿臣认为大渝内乱有二,其一因灾害连连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而制造内乱假象勾结北魏预侵犯我大梁;其二,北魏才是大渝内乱的谋划者,表面与大渝勾结,实则是想先吞并大渝,然后侵犯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