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水浒逍遥传> 第二十四章:欲图中兴身先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欲图中兴身先死(1 / 2)

 皇帝赵煦的身体一直很差,少年时便有咯血等宿疾。元符二年(1099年)八月,赵煦宠爱的贤妃刘氏(即昭怀皇后)生下一个儿子赵茂,哲宗大喜,不顾阻力,封刘氏为皇后。九月二十五日,赵茂夭折,赵煦悲痛不已,辍朝三日。四天之后,刘氏的小女儿扬国公主也暴病死去,宋哲宗又为之辍朝三日。这些事对赵煦造成不小的打击,加重了他的病情。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赵煦开始病重,无法上朝。同月十二日,赵煦在福宁殿崩逝,年仅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四月,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八月,葬于永泰陵。

由于哲宗没有儿子作为继承人,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简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农历十月十日,是宋神宗第十一子,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哲宗即位后,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进封为端王,开始出阁接受教育。绍圣五年(1098年),加封为司空,改任为昭德、彰信军节度。从此大宋开始滑入沦落深渊。

远在的延安府西北禁军也全军哀悼三日,并喜迎新皇登基,范遥也默默的开始了自己的准备。常年来的勇猛征战,爱护士兵,每次撤退都自己断后,陷阵营中的将领士兵都对他感激不已,以他马首是瞻。重建中对范遥信任有加,再加军中难有其他人担此重任,所以也未对他进行调换岗位。四年来陷阵营编制得到扩充,现在有六百人,分为六个小队,六个队长也因为跟着范遥战功累积不少,加上范遥大方,经常将自己的功劳分给他们,这六人对范遥也是敬畏爱戴。现在虽然暂时没有了战争,范遥对陷阵营的训练却没有放松,仍然是如同往常,六名队长也在范遥的指点之下,武功得到巨大进步,这六人私下中都喊范遥为师傅。

再说朝廷方面,皇帝赵佶并没有心思治国,因此他以国事不熟,请向太后垂帘听政,1处理军国大事,向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七月向太后以身体欠安为由还政皇帝,不久之后反对立赵佶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次年赵佶改国号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由于要避讳国号,重建中被皇帝赐名师道,此后种师道就成为了他的新名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建中靖国的国号只用了一年,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赵佶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在北归途中,途径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到达真州(现在的江苏仪征),得知此处有一座寺院,名为“金山龙游寺”,爱好佛学的苏轼不顾随从劝阻,带病前往寺庙烧香。就是在这座寺庙,苏轼写下平生最后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也就是绝笔诗,短短24个字,却精炼总结一生悲惨遭遇:“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范遥听说后,他想起初次见到那个一缕长髯的正义大文豪,不禁唏嘘。

崇宁元年腊月,卢俊义十四岁,因为家中父亲生病,因此辞别周侗回家照顾父亲去了。这一下周侗跟前就一下子没了徒弟,这也让他有点落寞起来,范遥和鲁智深的武艺已经不需要他再多指点,他也一下清闲起来,于是就辞掉西北禁军教官的职位,说是要去江湖游历一番。种师道再三挽留不住,只得由他去了。

这日,范遥和鲁达两人到了周侗家里,师徒三人围坐一桌,周侗的家并未在延安府,所以这里只有他一人,也难怪徒弟散去之后,他就意兴阑珊。饭桌上,周侗少有的拿出了一壶酒,给范遥和鲁达都倒上一碗,范遥和鲁达起身接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