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五更多天,外头几个家人进来到二门口报喜。23Us.com几个小丫头乱跑进来,也不及告诉大丫头了,进了屋子便说:"太太奶奶们大喜。"王夫人打谅宝玉找着了,便喜欢的站起身来说:"在那里找着的,快叫他进来。"”这个都是非常严谨的文字和情节,即几乎找不到一丝“毛病”,而且非常地有血有肉!
““那人道:"中了第七名举人。"王夫人道:"宝玉呢?"家人不言语,王夫人仍旧坐下。”这句也极妙!即王夫人根本似乎没听见那句“中了第七名举人”,因为也许现在王夫人从内心中才明白,对于自己,原来最重要的是宝玉这个人!只可惜王夫人明白得实在太晚,从黛玉进贾府,她就有无数的机会可以明白,但可惜直到宝玉彻底离开贾家她才明白!(XX注:此时用可怜天下父母心已经只能解释十分之一了!(外人注:虽然只剩十分之一,但这十分之一的份量其实也是相当重的!))
““探春便问:"第七名中的是谁?"家人回说"是宝二爷。"”这都是没话找话,即探春儿不是“来”了吗,这下好了!这最后两回的大量“填充”空缺的文字就有不少可以由“探春儿”来填充了!
““正说着,外头又嚷道:"兰哥儿中了。"那家人赶忙出去接了报单回禀,见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这个从第七名到到一百三十名,都是比较实录的,即宝玉的聪明虽然是不需要科考来证明的,但这第七名恐怕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而贾兰的一百三十名也完全符合贾兰的年龄,即如果贾兰也弄个什么前十名,这就是瞎扯了,(XX注:如果我把这个一百三十名改成一百二十八名呢?(外人注:很好,你还可以把贾宝玉改成贾玉宝,然后重写一部红楼梦,只要改改人名和数字就可以了(XX注:…)))
““李纨心下喜欢,因王夫人不见了宝玉,不敢喜形于色。”这都是极其写实而且相当细节的情节和文字!
而且虽然李纨当然应该喜,但恐怕透露的更深的内容是之前提过的李纨一心甚至一生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靠贾兰荣耀,
于是,这样,才能应了之前的李纨的红楼梦曲中的“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即曹雪芹不是要专门针对李纨,曹雪芹要“说明”的正是当时“功名”的“虚妄”,以及贾兰取名为“兰”的“假兰”性,即李纨确实由于之后贾兰极可能重袭爵位而几乎成为贾府女子中的“第一人”!
但贾兰的“假兰”性埋下的隐患,却应该是酿成大祸!而且之前说过,这很可能与其一起长大的贾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为前八十回,几乎只要贾兰出场就必有贾环!
而贾环此时正因为害巧姐儿的事被王夫人逼得几乎只剩要么自杀要么远逃,远逃也几乎只是死路一条!
而贾兰此时成为贾府男子中名义上的“第一人”,贾环应该正好找到救命稻草!于是,贾环肯定会求贾兰荫护自己,贾兰在这其中也许正应了其“假兰”性!
即贾兰的“兰”全是书中“学”来的,没有任何的实践和甚至感同身受,而且年龄又小,如何能知道甚至好歹!
很可能贾兰和贾环一“联合”,恐怕犯下大错事,甚至也许和王夫人之死有关,因为贾环和王夫人现在是死对头!贾环出的“主意”除了要自保外,恐怕更要“针对”王夫人!而且恐怕这其中与王夫人毒死贾母或其余事有一定关系,即贾环反而成了王夫人致死的导火索!
而李纨在这其中恐怕因此事深受其害,但,是如此到了“昏惨惨黄泉路近!”的境地的,却有待细节参考,
如夏金桂是错喝自己放的毒药而死,那李纨恐怕会有接近的类似的情节,但这个情节要达到更逻辑和更合理化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李纨的结局确实几乎是所有人的结局中线索和逻辑最少的,
““王夫人见贾兰中了,心下也是喜欢,只想:"若是宝玉一回来,咱们这些人不知怎样乐呢!"”这话有一定伪性,即王夫人连宝玉的“第七名”都几乎没有任何感觉,这个时候恐怕是“来不及”来想贾兰的!即这句话也许在为之后的“喜剧”性作铺垫,即没有了宝玉,还有贾兰嘛!
因此,红楼梦“喜剧”的结尾这里又多了两个人,一个是荣归故里的“探春”,一个是高中的贾兰,当然之前的贾政袭的爵位,包括之后竟然还有贾珍和贾赦的重归和“官复原职”,真是“喜”得“一塌糊涂”,红楼梦彻底梦到十八层地狱,并且打破地狱底,直接到了天堂了!(外人注:哈哈,这是什么比喻)
““独有宝钗心下悲苦,又不好掉泪。”宝钗儿悲苦是肯定会悲苦的,但绝不是一直这么悲苦下去,以宝钗儿极其高超的智商和情商,此时,恐怕早已经想自己之后“该”做些什么了,
而当然,就如之前所说,贾雨村正好“登场”而“钗待时飞”,
而几乎紧接着,北静王派重夺权势,贾兰袭爵位,宝钗的悲剧到顶点!
王夫人也应该是在贾兰重登爵位后由于贾环的原因,悲剧到极点!
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几乎完全可以吻合!(外人注:正是!这是清晰的本质之一!)
““众人道喜,说是"宝玉既有中的命,自然再不会丢的。况天下那有迷失了的举人。"王夫人等想来不错,略有笑容。众人便趁势劝王夫人等多进了些饮食。”这些话是比较写实的,
““只见三门外头焙茗乱嚷说:"我们二爷中了举人,是丢不了的了。"众人问道:"怎见得呢?"焙茗道:"‘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走到那里,那里就知道的。谁敢不送来!"里头的众人都说:"这小子虽是没规矩,这句话是不错的。"”这里焙茗突然冒出来,而且说的话实在正“恰到好处”,
““惜春道:"这样大人了,那里有走失的。只怕他勘破世情,入了空门,这就难找着他了。"这句话又招得王夫人等又大哭起来。”哈哈,这正是“直接”的惜春!惜春这话才叫说得更“恰到好处”!(外人注:嘿嘿,看热闹啊?)
于是,这里便看出曹雪芹的小“技巧”,即焙茗说那话正是为了“引出”惜春后面这句话来的!
““李纨道:"古来成佛作祖成神仙的,果然把爵位富贵都抛了也多得很。"”李纨这话却有些奇怪,看起来象是在安慰王夫人,但恐怕也是在暗讽李纨,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其中出现了“爵位”二字!即恐怕正是在“明示”:最后袭了爵位的,正是贾兰,而绝不是贾政!
至于贾政的结局,却真还是难说,但贾政心力交瘁却是肯定的,即贾政在“处理”完王夫人后,所谓“妻没子散”,再加上之后李纨之逝,贾政恐怕就算活下命来,也只剩一个壳儿了!
按照曹雪芹的意思,残酷一点说,贾政“假正经”了几乎一辈子,结局就只能是一空壳!(外人注:虽然有点点狠,但是这已经算是贾政最大的悲剧了!)
““王夫人哭道:"他若抛了父母,这就是不孝,怎能成佛作祖。"探春道:"大凡一个人不可有奇处。二哥哥生来带块玉来,都道是好事,这么说起来,都是有了这块玉的不好。若是再有几天不见,我不是叫太太生气,就有些原故了,只好譬如没有生这位哥哥罢了。果然有来头成了正果,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王夫人这话看起来有模有样,但也只能归为小儿科,即王夫人此时不会纠结于宝玉成佛成祖或孝不孝的问题,恐怕是比这个要深刻得多的问题!
而探春的话更是婴儿科,
““宝钗听了不言语,袭人那里忍得住,心里一疼,头上一晕便栽倒了。”宝钗听了不言语还有些意思,而“袭人”的所有文字和“探春”的所有文字基本上可以不用看,除非其中看是否有作者有意透露的一些“其他”意思,
““王夫人见了可怜,命人扶他回去。”哈哈,作者将本来属于王夫人极度悲剧如此巧妙地转嫁到“假袭人”身上了,(XX注:袭人也姓贾了?(外人注:…好冷的笑话(XX注:…)))
““贾环见哥哥侄儿中了,又为巧姐的事大不好意思,只报怨蔷芸两个,知道探春回来,此事不肯干休,又不敢躲开,这几天竟是如在荆棘之中。”这话纯属尝了点盐水,便说自己已经环游四大洋了!
贾环为巧姐儿的事“不好意思”?他还有资格报怨“蔷芸”两个?探春来了,才会对他不肯干休?要致他于死地的可是王夫人!探春与他亲兄妹,说不定还能帮他!
只有“这几天竟是如在荆棘之中”才有些意思,而且这肯定是王夫人逼他的!
““明日贾兰只得先去谢恩,知道甄宝玉也中了,大家序了同年。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甄宝玉叹息劝慰。”甄宝玉也中了,这也是极其多作之笔,甄宝玉在八十回后恐怕只有和贾宝玉见一面让贾宝玉知道什么是“真宝玉”的价值,而关于甄宝玉的其余任何信息都属于是废情节!因为甄宝玉在整个红楼梦的情节架构中几乎没有他任何所处的位置!
““知贡举的将考中的卷子奏闻,皇上一一的披阅,看取中的文章俱是平正通达的。见第七名贾宝玉是金陵籍贯,第一百三十名又是金陵贾兰,皇上传旨询问,两个姓贾的是金陵人氏,是否贾妃一族。大臣领命出来,传贾宝玉贾兰问话,贾兰将宝玉场后迷失的话并将三代陈明,大臣代为转奏。皇上最是圣明仁德,想起贾氏功勋,命大臣查复,大臣便细细的奏明。皇上甚是悯恤,命有司将贾赦犯罪情由查案呈奏。皇上又看到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一本,奏的是海宴河清,万民乐业的事。皇上圣心大悦,命九卿叙功议赏,并大赦天下。”哈哈!这完全是在为北静王集团重夺权势势做完全地掩盖!贾家重获“重用”竟然是因为逝去的贾妃的原因,这也足够滑稽的了!
但这里包括之前好几次提到海疆的事,这里又出来“结果”,即“海疆靖寇班师”,于是,不是不怀疑这“海疆”是不是曹雪芹所写,海疆一词大概第一次出现在第九十九回,这本身已经说明问题,再联系到这里的“圣心大悦”,再加上探春嫁的外藩也竟然是海疆,于是,八十回后的出来的“海疆”的原因恐怕就比较明了了,
即一是为了让探春能借“海疆靖寇班师”而回来,二当然也是为了“海疆靖寇班师”而圣心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