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便问袭人道:"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哈哈,这句再明显不过了,连宝玉都看出来宝钗有些心慌,而宝钗为什么心慌,恐怕她套问袭人时连她自己都知道问了很有些“不该问”的而感到有些心虚吧,
““【庚辰侧批:此问必有。】”,莫名其妙之批,
““问一声不答,”,一个是袭人对宝玉生气,二个是否也有一些为宝钗“掩盖”之嫌?因为以袭人的心计的水平,恐怕也能至少稍微“领会”到宝钗如此套问的意思,
甚至,这里会一个“疑案”!
即之后不久,袭人竟然就去或者说竟然就“敢”去王夫人处告宝玉的黑状!
说实话,现在想来,如此谨慎的袭人,是谁给了袭人这个胆子呢?
现在看来,几乎是宝钗极可能是在这次或之后的套问中,宝钗言语中竟然给了袭人暗示,即真的很有可能宝钗向袭人暗示:袭人可以就这件事向王夫人“提议”!
因为,宝钗深知,这种事只能让王夫人知道才能遏止宝玉和黛玉的进一步接近,
因为,之前宝钗已经好几次亲眼看见宝玉和黛玉亲密程度,甚至包括那次宝玉和黛玉讲耗子故事的时候,
但宝钗对这种事,实在不好向王夫人开口,于是,只能借袭人去告知王夫人!
而袭人有了宝钗儿的建议或说肯定,才从自己的情理以及宝钗给的胆子下竟然能向王夫人告宝玉的状!
(外人注:如果再推论下去,王夫人如果事先得到了宝钗的提醒,要重视袭人的告状,也并非没有可能(大白纸注:这个推论可能过于隐晦,除非之后的原文中能有这样的证据(外人注:极其复杂而经典而想象力和逻辑力都要极强的悬疑推论,全拜曹雪芹所赐!(XX注:好看极了呀!))))
“再问时,袭人方道:"你问我么?我那里知道你们的原故。"”,这话越看越象在为宝钗掩护,即袭人恐怕确实从宝钗的话中领会到了相当多的“意思”!
““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动了真气?"【庚辰双行夹批:宝玉如此。】”,其实,袭人这么长时间了,而且和宝钗聊了这么长时间了,应该不会还有如此“真气”在,
这“气色非往日可比”恐怕不是指“生气”,恐怕有一个可能存在:即袭人从宝钗的话语中已经得到宝钗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信息!
而这不但是之后袭人毅然加入王氏集团的原因,也是袭人之后当然力保宝钗而排黛玉的重要原因!
(外人注:由此可见,宝钗儿的厉害,几乎不长时间地套问袭人,不但了解到了袭人,而且竟然“争取”到了袭人!)
““袭人冷笑道:"我那里敢动气!只是从今以后别再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一面说,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庚辰双行夹批:醋妒妍憨假态,至矣尽矣!观者但莫认真此态为幸。】”,袭人此言行似乎远比之前约法三章还要厉害,不由不让人感叹:袭人领悟宝钗是不是领悟得也太快太深了?
当然,宝钗到底套问了些什么,曹雪芹是有意进行了隐藏的,
““宝玉见了这般景况,深为骇异,【庚辰双行夹批:好!可知未尝见袭人之如此技艺也。】”,如何?!宝玉都“深为骇异”!足见袭人这言行的反常!
也足见宝钗那番时间实在不短的“套问”对袭人注入的能量之大之奇!
““禁不住赶来劝慰。那袭人只管合了眼不理。【庚辰双行夹批:与颦儿前番娇态如何?愈觉可爱犹甚。】”,这似乎也太有些过了,真的只能归结于宝钗儿那番套问的力量!
而这批真让人有想揍脂爷的冲动!
不但说这里是袭人的“娇态”,而且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竟然说袭人此处的“只管合了眼不理”竟然比黛玉还要“愈觉可爱犹甚”!天啦!(外人注:文人一旦成为文痞,恐怕对于“文”来说就是灾难!文痞越大则灾难越大!)
““宝玉无了主意,因见麝月进来,【庚辰双行夹批:偏麝月来,好文章!】便问道:"你姐姐怎么了?"【庚辰双行夹批:如见如闻。】”,很好,此处突然出现麝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之前对麝月的推论,几乎让人不由肯定地说:麝月是很可能听到了宝钗和袭人的套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