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新的一周到来。
天气恢复晴朗,阳光和煦,气温回升,微风习习。
正适合拍摄室外特技车戏,风险不大,肯定比昨天要强多了。
《情逢敌手》只剩下最后这场戏,然后就可以杀青了。
不过交管部门只给出了一个小时的封道拍摄时间,比较紧张。
这是上午的戏。
剧组早晨七点多吃完早饭,紧忙赶到现场,做拍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幸亏昨天筹备一天,拍摄机位都确定下来,不用临时抱佛脚。
不然清晨五六点就得开工做准备。
其实有难度的拍摄工作还是要由侯锦程率领的特技团队完成。
今天他们才是主力,和剧组同时到场。
导演只要确保镜头质量符合要求即可。
两名女替身何琼和张璐已经换上戏服,不但身形和两名女演员很相似,穿的也都一样。
制片提前通知了太平洋保险公司,保险专员也准时赶来拍摄现场监督。
演员们搭乘大巴车,也提前到来。
时间差不多是八点。
但不可能在早上正冷的时候拍摄,戏服不好解决,剧情时间线也不对,只能先做一些实战演练,等适合拍摄的时间段到来。
到时再化妆打扮也来得及。
早上大家都穿得挺厚实的。
许正阳还是跟着特技小组,骑着单车,在传媒大学附近的几条小街道绕圈,适应速度。前面何琼驾驶摩托引领骑行,只是没挂牵引绳。
暂时还没封道,但剧组人员开始在路口维持秩序,劝退闲人,不影响许正阳练习骑行。
事先准备工作绝对不嫌多。
演员越适应就越好。
这也是拍摄前的热身运动,要把身体活动开才行,最大程度避免意外受伤。
随着时间推移,各项准备工作都陆续完成。
八点半的时候,各路群演都已经就位。
剧组安排大巴车拉来一批,随时待命。
有专人为他们说戏,这种事肯定不用麻烦导演亲力亲为。
这场戏确实需要不少群演。
但拍到群演的时候,肯定是在演静态文戏,而不是动态车戏。
等摩托车拖拽单车动起来,行人肯定不多,寥寥几个站着不动当背景就行。因为后期制作会用一些技术手段加快车速影像,这是常用手法。
行人较多,如果还在活动,影像不好加速,会有违和感。
前世原版路人很少,有些街景根本就没人,不符合现实。
当然不是因为请不起群演,而是后期加速问题不好处理。
许正阳很明白。
剧组还在附近车行租用一些旧车,充当某些镜头的行车背景,用不着太好的车辆,差不多就行,这样还可以节省一些成本,同时不影响电影质量。
制片安排得很妥当。
许正阳不用多理会,演好戏就行,相信专业人士的职业水准。
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上午九点钟。
气温还在回升。
演员开始化妆,半小时后,化妆全部结束。
警局调派来维持秩序的警员开始进行封道。
事先都有告示贴出,提前告知这条路的封道时间,请附近居民和车辆绕行。
传媒大学校区附近街道的行人车辆并不多,不是高速主干道,而且不是只有这一条路,不会影响正常通行。封道时间不长,影响肯定不大。
特技团队选择拍摄地点时,已经考虑过这些问题,不会选择繁华街道拍摄。
政府部门不会同意。
剧组方面准备不少小礼物,赠送给周边过往群众,减少麻烦,礼多人不怪。
这些小细节都考虑很周到,有摄影机拍摄留证据,避免纠纷,确实有经验。
九点三刻,剧组正式开拍。
本来剧本时间应该是中午,但剧组不能等到中午行车高峰期拍摄。
中午封道肯定不妥。
只能尽量靠近这个时间段。
天色看着没差,晴天的阳光很好,这样拍就可以,只要镜头选好,观众看不出来差别,没人会注意时间差,没必要。谁会盯着这些无所谓的细节?
气温较凉,但对拍摄构不成障碍,那就没有关系。
戏服和前后剧情都是一套,细节肯定不会错,有服装师负责把控。
服装师还在里面搭配好保暖内衫,确保演员健康,不会太过着凉。
拍摄时间不长,没有问题。
最后一场车戏,大家都全力以赴。
前面传媒大学的外景戏都拍完了,这次是从许正阳骑着单车上街开始拍摄,前后戏衔接没问题。至于从传媒大学校门出来,该不该直接走这条街,不用考虑。
电影要讲究镜头逻辑正确,不代表现实逻辑正确。
只要镜头语言给到位就行,让观众们能理解意思。
非要现实正确,看啥电影?看地图就行了。很多戏没法拍了,大街能封吗?
燕京本地观众都不会挑这种错误。
许正阳口中哼着歌,正常表演骑单车前行,看着是潇潇洒洒。
载着两名替身的宝马摩托车风驰电掣地从他身边直接冲过去。
“呼!”
摩托带着一阵风声。
何琼行车路线精准,当然没危险。
但许正阳吓了一跳,差点被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