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汉儿不为奴>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逆我者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逆我者亡(2 / 2)

这个“统一战线”有军队,有官员,有士绅,也有读书人,甚至也有商人。只要他们愿意和自己一起反清,哪怕不是战斗在第一线,只要不拖自己后腿,周士相都承认他们,愿意和他们合作。地盘、钱粮、官帽,能给的他都给。可现在,这个“统一战线”却成了鸡胁,真正的食之无味了。

忠贞营和一大帮土寇继续着从前的流贼行径,起到的破坏力不弱清军。金厦方面要不是父子内讧,让周士相有机可趁,现在,只怕又是一家独立于中央之外的军阀集团。朝堂的衙门都组建了起来,进来的却都是帮不肯真心实意帮自己的官员。齐王府的招贤令发出去那么久,来投的士子却寥寥可数。士绅们不肯纳粮,硬是逼得周士相动了刀子。读书人们不弃文从戎,学那班定远,反而为了地主士绅和自己的利益大闹,还编排无数话本小说,将太平军污蔑成流寇。甚至,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特权不被剥夺,为了保住自己在宗族的影响地位,和满清再次勾结

桩桩事实告诉周士相,想要改革,除了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其他人都不可信。

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周士相没有采纳徐应元的谏言,他召来了军情司大使张安,将一张纸条递给了他。

上面,是冰冷的几个大字——“顺我者倡,逆我者亡”。

于其将精力放在妥协,不如大刀阔斧。

周士相要将镇反扩大化,从通虏的士绅扩大到所有不肯与自己合作的读书人,不论是官还是绅,还是国子监的学生。

推翻旧有的阶级,才能缔造新的阶级。

诚然,读书人是很多,可是百姓更多。相对于庞大的百姓基数,保守的读书人终归只是一小部分。

只要自己的基本盘忠诚于自己,只要自己还能调动得了南征北战的二十万太平军将士,只要自己能够让百姓温饱无忧,周士相觉得根本不必在乎那些所谓的读书人,所谓的儒生,所谓的大儒,乃至所谓的孔圣后裔。

镇江的八个字,很快就传到了南都,传到了周党手中,传到了驻军、亲军。

张安亲自带人赶到了南都,从亲军指挥周保国手中接管了南镇。周士相没有给他太多时间,张安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一个月内,南都的朝堂没有被从上至下清洗过,他就是失职的。

周士相传话给袁廓宇和丁之相,告诉他们,自己会在五月底进京,届时,将会进行朝政改革。

孔兴贞除了带来了哥哥孔兴燮的亲笔“投诚”信外,也巴巴的告诉了周士相一个好消息,是有关徐州驻防八旗动向的。

据孔兴贞说,山东的登莱爆发了反清起义,为首的是一个叫于七的大豪。

于七这个人,周士相不陌生,因为军情司派驻在山东的军情人员有详细上报过此人的情报。

在周士相看来,于七这人就是个江湖大佬外加绿林大盗。军情司的情报显示,于七曾经上过几年学,14岁拜师习武。崇祯二年考取了武秀才,次年又中武举。其为人豪迈正义,时常为乡亲排解纠纷,因而他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威望,得到百姓的爱戴。

顺治五年的时候,于七发动数百淘金工,联合胶东各地农民发起抗清起义,他率领千人进攻宁海州,将知州刘文琪枭首示众。满清政府因为主力都在对付大西军,无暇顾及山东,便让登州知府张尚贤出面,采取怀柔政策,招抚于七为栖霞把总。于七降清后,借着把总身份,一直暗中秘密再次反清。

原时空中,于七起义的诱因是郑军入长江,现在,却完全是因为周士相的缘故。

听说广东一个秀才起兵,竟然接连打死满清的几个亲王,并且恢复了南都后,于七倍受鼓舞,决定不再等待,立即起兵响应。因为苦于满清苛政,于七起义后,登莱二府人民纷起响应,反清烈火已经烧遍胶东。孔元贞来镇江时,清廷的辅政大臣索尼已经秘令驻防徐州的贝勒屯泰抽调为数不多的八旗兵联同山东绿营进剿于七。

索尼给屯泰下了严令,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镇压于七起义,然后马上回师徐州,绝不能让当面的太平军察觉出徐州空虚。

不得不说,屯泰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好,派在徐州的太平军军情人员竟然没有发现城中的驻防八旗已经悄悄的开到了山东去。山东方面的军情司人员虽然知道了登莱爆发的于七起义,并且派人和于七接触,但也不知道徐州方面的八旗兵已经悄悄的开到了山东。

孔兴燮能够知道屯泰带八旗去山东,完全是因为他衍圣公的身份。这个衍圣公在周士相眼里狗屁不如,不过在清廷眼中却还是值钱的。所以山东爆发反清起义后,清廷害怕起义军会威胁曲阜孔府,所以索尼让山东方面派了一支绿营到曲阜,以防孔府有失。屯泰那边在进入山东后,也特意调了一支不到三十人的满州八旗兵到孔府担任护卫。由此,孔兴燮方得知徐州的驻防八旗进了山东,他让弟弟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周士相,完全是示好和请功的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