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路经过几座城市并未遇到太大的阻碍,同时有两件事值得一说,其中一件是在回到玉林时,去到了那学博的家中,他见到我满心欢喜,硬是要留我长住,但我以急忙赶往京城为由拒绝了他,但当我说出“我有要事去往京城”时,他便抚摸起胡子,一边走一边赞叹,莽生真的是胸怀大志,我看这次尔参加京城考试必定能一举夺魁了。听完这话,我有些疑惑,便走到他身边问道:“老师何出此言呢?”他转身有些疑惑地看着我,然后说道:“你不是要参加京城的考试吗?这是我大汉朝第一次举办这个考试,你才学不凡,必能高中。”我越听越糊涂了,什么高中考试夺魁,他说的是科举吗,可科举不是要等到隋朝吗,这真的是震碎三观啊,临走前,我得知了这学博原本也在京城的经学馆做教师,因为对经学馆一些追逐名利而不用心教学的现象深感厌恶,所以主动辞职离去,临别前,他赠与我五千钱和一首诗,诗如是写到“今提风月酒撒前,花锦阳关尽涛颜。轻尘悒有勤珍重,待临君归畅无边。”我看完这首诗,觉得写的一般,但想到汉朝时诗还未流行,一些“四声八病”的条例还未出现,写得一般很正常。我是擅长品诗的,可对于写诗却真的有些头疼,但此情此景,我也只好临别相赠一首,“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便躬身告辞。
另外还有一件蹊跷事,我在快要进京时,发现郊外的路上插着很多青布旗子,上面无字,只画有一只仙鹤,这使得我想起了半年前在玉林时所看到的青衣帮,听黄衣男子说过,青衣帮的人丢了武林的脸为朝廷服务,这次京城考试不知道还会引出什么风波。
我又回到了这座城市,它厚重唯美,有一股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之在,历史的底蕴赐予它无尽的风韵,我驾着车从洛城门进,门口的守卫见我一脸书生像,没有多说什么就放我进门了。进门后,我先是来到东市,我想起了之前带着昭云来这“购物”,记起来了自己第一次看到古代建筑和集市的激动心情,如今回想,仍旧激动不已。街道两旁人头攒动,来来往往的人不绝如缕,他们或携着赶集物品拉住行人叫卖,或三五一群,高声叫嚷,似乎在谈论什么经国之大事。
驾车行走在这集市中颇为不便,但自己不是官家人物,不能走官道,所以我想将这车停在一处,不一会,我看到左前方有一夫子庙,便驾车慢行到了那庙。将马车放到孔庙广场旁的草地上后,我还未想好如何开展行动,看着夫子庙中年轻的男子来来往往,便想着也进一看。我跨上石阶,走了大概五十多步后,来到了夫子庙的旁厅之中,这里有十几张桌子供人坐下会客交流,我朝人群中走去,忽然发现旁听的大柱上有一大字帛书,上面用着小篆写着“京城比考”几个大字,走进一摸,发现这是用藕丝做成的绸绢,洁白通透,不仅暗服古人的手工艺之精美,脱口而称赞道“真是极品”。
话音刚落,一人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一惊,怕是什么官兵,急忙后退转身,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白衣书生,手上拿着一卷竹简,长相清秀,感觉就像我在现代社会中所看的《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未等我开口,他便鞠躬说道,抱歉抱歉,惊扰到了小兄弟。我缓过神来,明白了他应该是来参加考试的,来到这孔庙,多半是来祈福,便说,没事没事,刚才专心看着着帛书,有些忘怀世界了,哈哈。
他听到我这么一说,脸上担心的表情也就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开心的笑容,然后对我说,我见小兄弟对这考试颇有兴趣,不如我们好好坐下来一叙。我想着和他聊聊说不定能帮助我了解京城乃至全国的大事,所以便答应了他。
我们在夫子庙的旁厅外坐了下来,这里靠近楼台,能够俯瞰渭水,乃是一好坐处。他坐定后表情十分愉悦高兴,我想他这是太久没有找到人说话的缘故,果然,他不先报名号,而是直说“丞相提议不用察举制,改考试,考试完了排名,排名在前,就能当官,导致整个京城几乎都是参加考试的人,人满为患。”我点点头,想这不就是后世的科举嘛,看来那宰相还真是穿越来的,那我何不也去参加考试,这样有机会接近他,说不定有娘和梁将军的下落。他向庙中的茶户要了两碗茶,然后继续说,这位小兄弟年纪才十五六左右吧。我想到自己才十二三岁,便内心偷笑,然后再回答他说,没错的,敢问兄之年龄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