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身边的奶娘,那就秦妪无疑。
从前在南地,可不见秦妪有这么大胆子,没料到,她孙女胆子这么大。
门口早有知事的婢女拦住了阿帘的去路。
郑绥回头喊了声辛夷,“你领着这婢子去找一下秦妪,好好问问秦妪,这是怎么回事?让刘媪跟着你一块儿去。”
“唯。”
辛夷应了一声,往外走到门帘处,就听到身后传来询娘的叫唤声,喊了声姑姑,辛夷犹豫了一下,回过头,就瞧见询娘已起身,靠在郑绥身上,嗫嚅着嘴,似有话要说,而郑绥伸手把询娘抱在怀里,“赶了一大上午的路,想必是饿了,正好晌午,我们先用午食,休息一会,下午姑姑带你出去走走。”
一边派人去传食,一边又给询娘眉心点了朵梅花钿。
――――――
襄樊至荆州仍旧是坐马车,自荆州上船,一路东流,在江州换成小舟,沿赣水南下,转汝水。
这一回,不但郑绥坐不惯舟船,十四郎君在船上,更是晕了一路,仅仅七天,整个人便瘦了一圈,脸色苍白,呕吐不止,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来。
于是,一到江州城,便换成马车,但行李辎重,依旧随舟抵达临汝不提。
十四郎君郑汶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坐船,差点丢了半条命,在江州城歇息了两天,才缓过劲来。
端阳过后,天气渐热。
郑纬和十四郎君坐在牛车中对奕,牛车平稳,角落里的香炉散出阵阵清新的霍香,香气芬芳去浊,使人心身平和,这霍香是疾医前两天,瞧着十四郎君呕吐不止,给开的方子,比吃汤药都管用,因此,郑纬把方子给了终南一份。
一个多月的舟车劳顿,郑绥同样消瘦了许多,郑纬瞧着心疼,恨不得早日回到临汝才好,然而,行程却一缓再缓,一是由于天气,今年的雨水比往年更稠,雨多路滑,出行不便,一是因为十四郎君和郑绥俩人,都好似大病初愈,怕他们身子吃不消,车马不敢行驶过快。
郑纬跪坐在榻席上,一手扶着身旁的凭几,一手放在膝前,手里摩挲着两粒白子,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对面的十四郎君盯着棋盘,冥思半晌,才落下一粒黑子,只是黑子才落盘,随后,郑纬就放了粒白子。
“五郎的棋艺,可比十年前,见长许多。”十四郎君不由感慨不已,手举着粒黑子,犹豫不定。
郑纬并未催促,问道:“阿叔是否见过我二兄的棋艺?”抬头笑望着对面的十四郎君,“珠玉在前,阿奴岂敢懈怠。”
珠玉在前么?
可不就是珠玉在前,望着面前的郑纬,松神玉质,光华夺彩濯目,展眉一笑,仿佛使春景失色,皓月无光,十四郎君顿觉目不交睫,微微失神,又想起阿耶夸赞的话来,此乃吾家千里驹。
大房人丁不旺,却有两个好儿郎。
郑经就不必说,能与阿耶坐而论事,抒己见,神色怡然,侃侃而谈,怎能会是等闲之辈。
而眼前的郑纬,负天下盛名,且不说,士林中的那些虚名妄言,单单这十来日的相处,亦能够令他对郑纬有一个粗浅的了解,现今南地郑氏家族,全由郑纬主导,那位四叔父,纵然大了两辈,在这个侄孙面前,怕是也直不起腰。
如其不然,盘居京口四十余年的四叔父,又怎会,临老了,带着一门子孙回到临汝居住。
到于大房的四郎郑纭也不错。
然而,不要说和五郎郑纬相并论,哪怕他占着一个兄长的名份,仅仅一个嫡庶之别,便足以让他无法与之抗衡。
在郑家,从来是,先嫡庶有别,方长幼有序。
可以说,郑纬在南地,是没了约束。
眼下郑纬没有出仕,但十四郎君很看好郑纬,瞧瞧三年父孝,郑纬所做的事情,开课授经,名声日隆,突然之间,十四郎君就猜到,接下来的三年齐衰之服,或许也是郑纬计算之中的事。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看看眼下南楚的形势便能一清二楚。
郑纬是身在东山,心在庙堂。
南楚皇家宗室薄弱,又在互相残杀中,势力消磨殆尽。
荆州刺史袁纲,持节,都督荆湘益司雍宁应七州诸军事,领护军将军,掌握了南楚的一半兵权。
徐州刺史桓裕,任征北将军、使持节,都督青徐扬兖四州军事。
十四郎君郑汶,不来南地,还不能理解,郑经为何要把郑绥嫁给桓裕,如今全明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