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郡改名扶风郡,纳入韩国治下,除了让当地的百姓唏嘘不已之外,并无产生多大的动‘荡’.朝为秦土,暮为楚地,这样的戏码在秦国的历史上又不是没有上演过,虽然久远了一些,但百姓们也知道,他们跟土地一样,都是这个时代的资源.跟随强国总比依附弱国要安全得多,虽然身份的转变有些太快,但扶风郡的百姓还是很快适应.
从本质上说,韩国的新法取之于秦法,百姓们对新法也并不陌生.但随着韩王下令修建郑国渠的旨意传来,扶风郡的人心有些‘骚’动了.
想要修建郑国渠,就要集中整个关中的人力物力,几乎可以预见,农闲时候,百姓们所服的劳役全会是用来开凿郑国渠.为了加快进度,原本的兵役多半会取消.韩国如此大,根本就不缺乏兵源,何况天下已然弭兵,关中子弟想要通过杀敌积累军功来改变命运,在短期内怕是难以实现.
没有军功就意味着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按部就班的日子,虽然韩国新法也奖励农耕,但真正受益的人,实在太少了,远不如军功来的有把握!
百姓们更加担心的是,是不是在郑国渠修建好以前,也就是十年内,韩王不打算用关中子弟.如果真的如此,那百姓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没有人看到修建郑国渠的长远利益,这倒不是百姓们鼠目寸光,而是在他们眼里,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前程才更加重要.韩国自从据有关中后,除了重用最早投降的一万秦军,就再也没有召集百姓服兵役.韩王想要令关中休养生息的好意却被误解成对关中子弟的防范,冷落,有时候,造化也算‘弄’人.
不得已,韩王打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推出了军籍这一制度.秦人不是好勇狠斗吗那自己就索‘性’成全他们!从关中子弟中,择其勇武,忠心者,入选为常备军力,他们的家人脱离民籍,入为军籍,从此不用缴纳赋税,但子子孙孙皆要入行伍!待遇嘛,自然超乎寻常士卒的数倍.
可不要以为入选了这支‘精’锐从此就高枕无忧,每月考核不合格者,削去军籍,复归民籍.这样,既是对入选者的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对落选者的鼓舞.
无论是国力限制还是宣传需要,这支关中子弟组成的‘精’锐人数都不会太多,韩王亲自下令,给出一营一万人的编制,并亲赐名"背嵬军",意为骁勇之人.如此,关中的风‘波’淡了下去.
但韩国很快又遇到了新的麻烦.q
ps:刚刚出差连夜赶回来,只能码这么多了,明天还有许多事.最近低烧,难受,唉--6aahhh+2735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