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看了又看小说网^看了又看小说网]]
左右的人都已经屏退得干干净净,雄伟宽阔的殿堂里,只有两个人。
大元皇帝铁骑与他的臣子廉希宪。
“郡主回来了,那个郦君玉却不曾与她一起来京城。”将手里的东西往大案上一放,铁骑对他的臣子,慢慢说话。
“哦?”这样的结果,是廉希宪所料想不到的,“郦君玉居然不愿意来京城?”
“不错。这个人似乎没有你所想像的聪明啊,爱卿。”铁骑的语气里,有着少有的轻佻。事实上,也只有与廉希宪单独相对的时候,铁骑才会表现出这样的态度。
但是廉希宪知道,皇帝轻佻的语气里,隐含着的是怒意。没错,是怒意。
过去的半年里,那个曾经辅佐皇孙殿下主持湖广赈灾事宜的年轻书生,莫名其妙就失去了踪影。在铁穆暗地派人寻找的时候,铁骑也暗地派人寻找。但是,没有任何踪迹。
众人都已经失望,以为那个年轻书生,是真正有着隐士风度的人物,所以,没有留下任何真实讯息。可是当大家都不抱有希望的时候,这个名字,居然再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让铁骑大吃一惊的是,这个人,居然一举成为浙江省乡试的解元!
察看这个人以往的资料,却又叫人更为吃惊。铁骑万万没有料到,浙江省的解元,居然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在今年五月之前,查不到他任何资料,包括户籍!他的明州户籍,是他那个康家义父,在五月的时候,申请补办的!
也就是说,这个人,这个有出众才华的人——来历不明!
铁骑需要彻底调查这个人的身份来历!按照大元法律,这个人的既然有明州户籍,可以让他参加科考,但是,铁骑,绝对不放心让这个人亲近自己的孙子!
但是朝廷的形势,却叫人不乐观。尽管铁骑知道那件失火案子非常蹊跷,尽管铁骑也隐约猜测到是谁在捣鬼暗算孙子,尽管他也为自己的子孙不肖而暗自头疼,但是,他也找不到证据证明孙子是被人陷害的。
自己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而铁霖,也是孱弱多病的体质——也许还会走在自己前面吧——选择储君已经是势在必行。作为一个有明见的君主,铁骑绝对不愿意出现自己尸骨未寒而国家却已经乱套的局面。
必须选定储君,而且要快。否则,缺少了过渡阶段,这个帝国又要经过几年的混乱才能走上正轨。但是,要定铁穆为储君,却又缺少足够的理由。湖广有功,但是吏部衙门失火一案,已经足够将这功劳抵消个干净。
与后世明清帝王专政不同,宋元的体制下,君王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当然,小事情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但是大事情,帝王绝对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吏部衙门失火一时,本来铁穆是一定要承担主要责任的,而铁骑也没有袒护的法子,所以才会迁怒孙子;幸好有赵云如主动承揽的责任,自己才有了从轻处置孙子的借口。即便如此,政事堂四相中,还是有人对这件事情的处置方案颇有微词。
想起这件事情,铁骑也不禁苦笑。皇帝想作弊也不容易!“颇有微词”的三人中,廉希宪、徐康也罢了,另外一个竟然是自己非常看重的梁尔明!尽管先前也知道这个臣子是忠正的,却万万料想不到他竟然忠正到这个地步。要知道,梁尔明不是他人,是铁霖王妃的亲哥哥,是铁穆的亲舅舅!亲舅舅居然在朝堂上反对说:皇上,你对我外甥的处置,实在太轻了!态度强硬,出乎众人意料!
铁骑也知道,梁尔明这么做,有他自己的理由。在梁尔明看来,外甥很重要,但是大元的法制更加重要。
“如果朕年轻十岁,朕一定会采纳梁尔明的意见。”退朝之后,将另外一个反对者廉希宪留下来,铁骑非常无奈的述说了自己的苦衷。这话一出口,廉希宪就吓得连忙跪下了。没有再多说什么,廉希宪就改换了态度。这样,政事堂四人,两人赞成,两人反对,铁骑终于保住了自己的孙子。但是这个结果,却是用一国之主的尊严换来的。
铁骑无声无息地叹了口气。接到安平偷偷出门的消息,他就派人暗中跟着;果然,安平到了湖广,先去见了王长虹,再去江陵县康家祖宅,见了正在祭扫的郦君玉。不用探听他们的谈话内容,铁骑就可以猜测到,安平是代铁穆向郦君玉求救去了。想不到自己孙子竟然病急乱投医到这个地步了!铁骑不由暗暗有些怒意。
这绝对是病急乱投医。那个郦君玉,来历不明!铁骑绝对不相信,自己的孙子居然不知道这一事实!让这样的人接近自己,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湖广的事情也罢了,因为他那时缺乏人手;而且是在饥荒之时,调查人的身份来历不容易!但是,郦君玉已经成为了解元,他的档案,花点心思就能找到!只要稍稍动一点心思,就能发现破绽!
但是他同时也暗中有些期待,也许,这个屡出奇谋的书生,能帮自己孙子解围?
可是,今天接到的消息,却是安平单独回来,而那个郦君玉,居然自己回明州去了!
这能不叫铁骑生气?
只有一个解释:这个郦君玉,是个明智之人,不愿意卷入宫闱争斗。这本是一个纯臣的应有之举,但是此之前,铁骑却在心里有三分指望。三分指望破灭,铁骑纵然是明智之君,也难免有些恼怒。
另外,因为郦君玉的拒绝,铁骑也有了一些疑虑。这个人,看起来对自己的孙子,不是完全的忠心。否则,怎么会拒绝帮助自己孙子解围?
自己的孙子竟然识人不明,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不忠于自己的人身上,自己焉能不怒?
看样子,这个孙子,也不是最好的接班人选啊——铁骑有些疲惫的想,但是,更好的接班人选在哪里?
廉希宪却没有想到这么一件事情,竟然使自己的主子转过这么多念头。他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郦君玉真不愿意帮助燕王殿下么?按照自己对这个人的分析,这绝对不可能。
当初如此凶险的情况,他都愿意主动以身代燕王殿下犯险,甚至差点送命;这一次,是燕王殿下诚意相邀请,他怎么会推托?此其一。殿下遇刺一案,已经朝野皆知,只要消息稍稍灵通一些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只怕别人都已经将他当作“燕王党”里的重要人物了。他这时候却来撇清,别人如何会相信?即使不参与,也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罢了。这种撇清,只可能造成他的“为臣不忠”的形象,反而使他自己处境尴尬起来——就郦君玉的赈灾策略来看,这个年轻书生,绝对是一只小狐狸,绝对不会见事不明到这般地步!
或者,是他想要晚几日再来京城?
可是,如今京师形势,哪里容得拖延?一边思忖着,一边却翻看着六部送上来的奏折,他有一目十行、心分两用的本事,处理奏折的速度是极快的。简单的小事就自己处理了,而重要的却要留出来,四相与所属部门官员集体讨论,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后恭呈御览。
他手里的奏折是昨日梁尔明给他的,也没有几份,却都是些头疼问题。
正在这时候,廉希宪的目光定住了!
这一份奏折本不应该直接送上来,因为这是刑部一个小给事的折子;但是刑部孟士元却直接将它送到了政事堂,送到宰相的案前;而梁尔明,更是直接将它送到了崇政殿——这个折子很简单,甚至没有几句话;但是廉希宪清楚的感受到,这个折子所代表的分量——一场风暴,就要因为这个折子而产生!
一时之间,廉希宪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松一口气呢,还是将心给悬起来!
奏折上,关键只有几个字:临安六月,天气多雨!物易受潮,不易大火!
话很委婉,但是意思却很明确:有些潮湿的天气里,阴燃的事件不可能发生!那场大火,绝对不是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