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确定北海郡里没有其他问题了,杨昭又回到家里。
甄俨暂时住进杨家大院,至于何后和刘辩二人,杨昭另有安排,准备了另外一个宅院给他们居住,又安排了不少人伺候。
“杨兄,我们何时到海边?”
看到杨昭回来了,甄俨首先问道。
制盐停止了那么长时间,他担心再拖下去,到时候重启了,市场会不适应,很难再卖出以前的高价。
杨昭问道:“甄兄准备好了吧?”
甄俨道:“所有工匠,全部准备好了,在北海的时候,我尝试过用杨兄给的方法制盐,能顺利制造出来,工匠们都有经验。”
“我们明天去海边。”
杨昭说道。
确定好重启制盐的时间,杨昭又到内院,陪一陪甄姜和董白她们,安抚好了她们,时间已经来到傍晚。
作为东道主,杨昭命人准备宴席,招待甄俨。
——
第二天一早。
杨昭吩咐许褚带领一百士兵,依旧让周仓跟随,帮他扛枪,再带上甄氏的人,一起到北边去。
从营陵出发,经过胶东,渡过潍水,走了大概两天半,众人来到下密县。
下密的北部,顺着潍水南下,就是大海了。
杨昭他们早就确定好,制造海盐的地点,在潍水的出海口旁边制盐,再把成品盐,通过潍水进行水运,进入到潍水的支流汶水,最后回营陵,接下来依靠甄氏的渠道,把盐输送到大汉各地。
利用海盐要比凿盐山的成本低,不过海上会有风浪等影响,这些需要甄氏去克服和研究,他只是划一个地出来,提供技术。
到了这个时候,他不会干预制盐、卖盐的全过程,让甄俨自由发挥,才能把他们合作的利益最大化。
营陵那边,有李儒和贾诩负责内政,他可以放心地又离开一段时间。
下密的县令得知杨昭来了,连忙走到城门外迎接。
进城之后,他们不在城内逗留太久,让县令带路,到海边去。
“明府,往前面再走一会,就是大海。”县令一边带路,一边介绍下密的情况。
杨昭听了,微微点头。
不过沿着河岸北上,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正在耕作的百姓。
特别是靠近潍水出海口,这里的水还没有太多盐分,从中上游冲下来的泥土,会在这些地方淤积,土地肥力比较强。
“下密的春耕情况如何?”
杨昭看到城外耕地,顺口问道。
县令说道:“春耕进行得很好,明府政令里提到的水利工程,挖掘淤泥,填充在土地上,还有沤肥和曲辕犁等,对我们北海郡里的土地影响很大,土壤改良得很好,才有现在春耕的盛况。”
什么水利,沤肥等,杨昭离开北海时,也只在营陵试点。
没想到贾诩他们的动作那么快,已经往治下的县推行。
从目前城外的耕种情况来看,推行得还不错,没有引来百姓的反感。
“我还安排了督粮长,带兵在城外巡视,如果遇到什么情况,能及时解决,不耽误春耕。”县令补充说道。
他还想把那个督粮长喊过来。
但人不在附近,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巡视。
“你做得还不错,但这一片土地,都是黎庶百姓所有?”
杨昭抬手往河岸,以及出海口三角洲附近,那些土地比较肥沃的田地看去。
经过简单的观察,他发现土地肥沃的地方,耕种的百姓是比较多,热情也算高,但百姓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笑容,好像耕地所得的粮食,不是自己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