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七十章 女主临朝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章 女主临朝 下(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次我们说到乙浑其实就是个傀儡“权臣”。其实通过乙浑的姓氏“乙氏”,也可以推断出乙浑并不是来自鲜卑贵族家庭。在数十年后的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封的宗室十姓“元(拓跋)、胡、周、长孙、奚、伊、丘、亥、叔孙、车”,以及功臣八姓“穆、陆、贺、刘、楼、于、嵇、尉”中,就完全没有“乙”姓的存在,可见乙浑身后并没有一个庞大的宗族势力作为其成为“权臣”的政治资本。

翻看《魏书》,乙浑也没有单独列传,我们在烟波浩渺的史料里也找不到乙浑做出过什么政绩,有过什么彪炳史册的功劳。我们只能找出文成帝拓跋浚众多小老婆中有个“乙氏”,而乙浑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层关系才被皇帝选中,并来到中央任职的。

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乙浑”,居然在史书中成了祸国殃民的“权臣”,实在让人匪夷所思。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按照刑侦学“谁得利最大,谁的嫌疑也就最大”的推论来说,拓跋浚死后,北魏帝国的大权最终被冯太后所掌控来看,冯太后是笑到最后的人,于是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冯太后很有可能就是操纵465-466年北魏政坛变动的幕后黑手。而我们的可怜的乙浑同志,在历史上的作用,也就是“抛砖引玉”,让我们的主角冯太后闪亮登场而已。

遍观历史上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其实可以大体分为三类:1、弱势政治势力对强势政治势力的斗争,我们通常称之为“革命”,因为弱势政治势力要想“反噬”强大的对手,就必须发动地覆天翻、血流成河的暴动,乱中求胜,乱而取之。如果弱势政治势力只是想在“体制内”平稳获得权力,那无疑是痴人说梦。前面章节介绍的“盖吴起义”就符合这种模式,我们不妨称这种模式为“盖吴模式”。2、实力相当的政治势力间的角力,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角力结束后的大规模“肃反”运动,因为各个势力都有大量拥趸,在一方势力获得胜利后,必须大杀四方,以巩固自己集团的地位。我们以前介绍的“小惟皇后”的故事就属于这类情形,小惟皇后为了巩固权力,杀了数十个部落酋长,把当时拓跋鲜卑的“鹰派”势力扫荡殆尽(参见“女国使的疯狂”)。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为“小惟模式”。3、强势政治势力对弱势政治势力的斗争,我们可以把目光再往前看到西晋“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贾南风贾皇后那里(参见番外篇“八王之乱”)。当年贾南风就是假借楚王司马玮之手,清洗了司马亮、卫纫慌⒅爻迹缓笤僖浴安β曳凑钡淖颂松彼韭礴猓佣瓶亓说酃娜ΑN颐窃蚩梢园颜庵帜J匠莆澳戏缒J健薄

乙浑在465年“擅权”之时是多么的风光,连陆丽都杀得,可是在一年后却像一只“小鸡”一样被冯太后捏死。乙浑死后,北魏政坛并未掀起腥风血雨,而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迅速步入正轨,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乙浑是一个政治派系的首脑,在他死后北魏政坛必定掀起一场大规模“肃反”运动(小惟模式),就像拓跋浚上台时绵延了大半年的“杀戮”时刻一样,冯太后必然会对“乙浑派”大开杀戒。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北魏政坛除了“乙浑伏诛”以外,一片风平浪静。

结合政治斗争三个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乙浑“擅权杀人”以及后来的冯太后“密定大计”诛杀乙浑,和“南风模式”是如此相像。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乙浑并不是“权臣”,他只不过是“真正权力”的走狗而已,而这个“真正权力”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冯太后本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