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引蛇出洞
图拉姆歪着头打量玻璃上的辐射纹,脑子里飞快的运算着:“果然在两公里外,这枪应该是重型阻击枪,子弹没有击穿玻璃,应该……”
又一声脆响接着传来,窗玻璃上再添一个弹痕,而后,第三枚子弹终于击穿了防弹玻璃,碎裂的玻璃渣“哗哗”掉落一地。
“弹道……确定位置”,图拉姆手忙脚乱的调动机架无人机赶去开火位置搜索。
突然间,其中一个显示屏猛地一亮,而后一片雪花。
“他击毁了了我们一架侦察机”,图拉姆又调动了一架侦察机,前往开枪地点。
“不用忙了”,舒畅整理了一下衣服,低声嘟囔:“时机选的恰到好处,来了一辆旅游车,这倒使我们无法动用无人机上面的炸弹。”
图拉姆赞同的点点头,他望着舒畅好奇的问:“你打算出去?不,他们有十三人。这一枪是诱饵,吸引我们出去,然后一个个解决。不,不要。”
“不管有多少人,他们唯有进入才能进行下一步……正如只有迪伦他们在,我要去迎接我们的客人。”
图拉姆跳了起来:“我跟你去,这里……”
他招了招手,示意几名狼仆接手。
舒畅最后整理了一下衣服,摆手拒绝了狼仆的贴身保护:“我还没有老到需要人扶。”
警报已传递到酒窖下面,几名血族匆匆爬出地面,接管了图拉姆的工作。图拉姆亦步亦趋的跟着舒畅,临走还不忘在耳孔中贴上一个微型通话器。
旅游大巴停在田庄正门,迪伦已经出面交涉了,过了片刻,他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匆匆返回:“奇怪,这是支中国旅行团,他们要求进入酒庄参观,并购买礼品。我已经告诉导游,我们不对外开放,并且我们不提供回佣,可他们还是坚持。”
舒畅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啊,很亲切,请他们进来吧。”
中国旅行团很少偏离预定线路,而进入不对外开放的酒庄,要求购物更是难以想象。但舒畅念及他的两名员工也即将来澳洲旅游,也颇想与导游接触一下,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迪伦虽然不解,但他为人最大的原则就是服从主顾。听到舒畅的吩咐,他一言不发,鞠了个躬,转身出门。
“枪手,还在外面”,图拉姆提心吊胆的望着窗外。
“刚才那枪目标应该是我”,舒畅整了整领带,不露声色的低声说。
死去的图拉姆对阿萨买人没有意义,而想使吸血鬼失去行动能力,使用的手段又必定是使对方的血液失去新鲜度,所以刚才那枪却如图拉姆预料的是在引蛇出洞,吸引别人去出门查看,再进行定点清除。
现在,图拉姆形影不离舒畅,而舒畅身上并无血族特性,所以,如能有机会,阿萨迈人是不吝使用最终手段对付舒畅的。因此,舒畅所面临的危险要远高于图拉姆。对图拉姆,他们只有贴近绑架这一招。而舒畅随时可能会遇到一颗致命子弹。
迪伦引着旅行团走进大厅,这一行人有男有女,还有孩子。见到舒畅站在厅中,他们齐声发出一声惊叹,大人们用汉语,孩子们用英语,他们在询问一个相同的问题:“先生,你是华裔吗?”
舒畅微笑着点点头,目光锐利的扫过这群人,一边看一边微微摇头——全是中国人,来自大陆,中国人气质太独特了,一些细微特征,外人根本装扮不出来。
由于舒畅没有开口,孩子们七嘴八舌又用英语问 :“先生,你懂中国话吗?”
那些大人们问的则比较直接:“先生,这酒庄是您的吗?”
“我懂中国话”,舒畅深吸一口气:“现在中国也承认双重国籍,所以,严格地说,我也是中国人。不过,这酒庄并不是我的。”
由于与唐宁的关系较为复杂,所以舒畅不想多做解释。对面的那些人想当然的把舒畅当作酒庄雇员。他们有的与舒畅打过招呼后,继续与迪伦交谈;也有人则开始好奇的打量屋子的布置。
随队的导游递给迪伦一份文件,迪伦插着手,扫了一眼文件之后,以下巴示意对方递交舒畅。
“哦”,华裔导游脸上满是失意、惊愕的表情,将文件恭敬的递给舒畅。舒畅快速的扫了一眼这位华裔导游——这是大陆出来的,很可能是留学生。
文件是澳大利亚政府发放,上面写着这队旅行团的来由及目的。这是国内一家外语学校组织的一项对外交流活动。这间外语学校是由国际组织创办,在中国主要面向孩子们的,培训儿童们的外语能力。
每年暑假,他们都组织班上的学生到英语国家旅游,进入外国志愿者家庭,与他们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这所外语学校背景深厚,他们开展的这项活动,被多国政府当作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予以扶持。
华裔导游递给舒畅的文件,就是澳大利亚政府以及自愿者组织发布的信函,里面详细的介绍了这项活动的意义,并恳请对方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舒畅点点头,把文件递给了导游。他听说过这个组织,印象中,似乎每批受训的孩子在度完“英语假期”后,都有部分家长飞往当地,陪同孩子游览当地风景。这支旅行团正属于这种情况。
据说,参与这样的旅行团,每名孩子的报名费是两万多元起价,时间为两周。孩子们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对当地环境已没有了怯生感,而有能力让孩子参加这样英语假期的家长,都属于经济宽裕、见多识广之辈,难怪他们会要求导游改线路,并豪气的宣称要购买酒庄的藏酒。
“欢迎,请随意参观。迪伦,请安排兰卡陪同。”舒畅的后半句话是用英语向迪伦说的。这句词汇简单的英语完全被孩子们听懂了,他们立刻对舒畅改变了看法。
原来这里的老大是这位同胞。
“先生,你的年薪是多少?”一位孩子冒失的询问。他立即被家长拉到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