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如果韦海池在得知仁宗断后为施延、江迂投药暗害时,因怒火中烧直接质问十一娘,这件事情便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牵涉当今天子是否行为有违人伦之罪,就算必须由朝廷审鞫,实际也是暗审,且结果必定便是施延诽谤,十一娘可以名正言顺下令知情官员守口如瓶,这样一来倘若任知故等太后党徒散布谣言,即便触犯谤上逆乱之罪,大可将其公然论罪处刑,禁绝流言。
可韦太后已经掌握先机,将谣言散发,就算十一娘能够掌握源于任知故的凿据,可若不公审,便不能禁绝流言,又就算施延承认污谤,可仁宗帝确然因疾绝后,担任主审者决不会相信事情当真如此简单,除非十一娘悍然动用军事力量,以武力威胁,才可能以施延污谤的结果定案。
可这样一来,必定遗害无穷。
施延的污谤,是因酒后妄言,都难逃一死,更何况任知故以及传扩谣言者?任知故之死十一娘虽不在意,但被任知故牵连那些无辜百姓,却不应为了心中的怀疑几句自认为无关紧要的议论,便搭上性命,且就算将这些人全都处死,谣言也不会真正禁绝,而且皇后如此蛮横的手段,反而有做贼心虚的嫌疑。
太容易给予那些不满新法的豪贵口实,他们若联合起来发动变乱,这给予贺烨的执政无疑极大冲击。
另一个选择,便是十一娘妥协退让,与韦太后达成协议,利用宽敕谢饶平及韦元平,让他们官复原职为条件,让太后党徒证实贺烨清白,太后毕竟是仁宗帝生母,若连她都不信贺烨加害仁宗,舆论当然也会接受天子无辜,此乃奸歹毁谤的“事实”,那些心怀不满的豪贵没有口实,当然不敢孤注一掷起事,因为他们若失“正义”旗帜,谋逆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但这也只能换取暂时的风平浪静。
若由谢饶平与韦元平担任主审,只要牺牲其中任何一人,韦太后便可随时翻案,到时自然又会激发轩然大波,这根本便不能彻底剪除后患,反而会使毒瘤积大,一旦爆发,不堪设想。
再说待贺烨回京,也不会相信施延会毁谤江迂,到时得知深得他敬爱的兄长,是被江迂暗害绝后,这让贺烨情何以堪?十一娘不愿让贺烨处于两难的境地,她想尽力为江迂开脱。
她仿佛当真没有了其余选择。
所以莒世南便乔装入宫,十一娘在行事之前,需要与莒世南面谈。
“先生当真自愿认罪?”十一娘问。
莒世南毫不犹豫:“当初老朽受会首游说,以部卒、百姓万千无辜性命,换取逆乱旗号,此大罪孽,实让老朽追悔莫及,当今天子仁德智勇,大有希望复兴盛世,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朽自然甘愿尽绵薄之力,亦算稍赎此生罪孽。”
“这可不是绵薄之力。”十一娘叹道:“先生若然认罪,我实在没有把握说服圣上,以吐蕃之功,宽赦弑君大罪。”
“老朽已经风烛残年,无儿无女,连老妻也已病故,此生已无挂碍,只要对社稷有利,纵然命丧刑场,也足以含笑九泉,可论罪孽,是乃会首,及老朽担当,这与郡王及十万义勇无干,郡王及十万义勇受奸歹陷害而死,老朽只望帝后能还忠勇公道,莫使英灵,永蒙冤屈。”
说着便是三拜。
十一娘见他意志如此坚决,又是一声长叹:“我答应你,且也相信圣上,一贯爱憎分明,虽必悲恨自幼敬爱之兄长,为先生及匪首弑害,却不会无视怀恩王及十万义士忠于社稷,罢止内乱抵御外敌之功,会还忠良以公允。”
“如此,老朽便再无遗憾,还望皇后嘱令,接下来当如何行事。”
——
杜渐知这日回府,又被袁夫人“杀来”书房,他以为夫人仍因那件姻缘之事,连连摆手道:“夫人就不用忧虑了,我已经谢绝冯公,称阿茄还小,咱们只有她一个孙女仍在膝下承欢,想着再等两年议婚。”
原来近来,冯继峥为了进一步笼络杜渐知,打算作媒,促成杜公小孙女嫁给妻侄潘松一桩姻缘,袁夫人大不乐意,杜渐知也对冯继峥的品行逐渐产生了怀疑,犹豫一番,还是决定回绝。
袁夫人却道:“夫主回绝了冯公?妾身也总算放心了,但今日急着禀知夫主之事,却并非因为阿茄。”
便将家中管事,出外采买时,耳闻那些传言告诉。
杜渐知也变了脸色:“圣上暗害仁宗帝断后?!这、这、这……市坊间怎么会生此流言?!”